您的当前位置:结性心动过速 > 心动过速诊断 > 消除一切业障烦恼的神奇方法速看
消除一切业障烦恼的神奇方法速看
第一、“应当舍离愦闹之处。”此是现代社会所谓的欢乐场所。‘愦’是人在热闹中迷惑颠倒,‘闹’是热闹。如迷恋歌舞,卡拉OK等场所,都不是正法,常到那些地方,自己身心很难不受污染,因此佛教我们应当远离。
第二、“住阿兰若寂静林中。”这是教我们应当选择清净的住宅区。古今社会型态、生活方式皆不一样,住宅区一定要安静,邻居说话的音声都听不到,这是最好的。现代人居住环境,外国比中国讲究。在台湾及大陆,邻居吵闹,确实会受到干扰。美国的居住环境,因为地大人少,所以住宅总有空间的隔离,邻居确实没有音声打扰,居住安静。凡夫没有定功,生活决定会受环境的影响,这是中国人常说的‘风水’。风水就是指居住环境影响自己的身心。有定功的人,不受环境影响;没有定功的人,则心随境转。我们的居住、工作环境,都要选择,尤其居住要在安静的处所。
第三、“于不应修而修行者。”这一句开示很重要,佛教我们不应该做的事而去做了,那就错了,违背了佛陀的教诲。
第四、“及诸懒惰懈怠之属。皆当远离。”懒惰懈怠不是学来的,而是与生俱来的烦恼,一定要克服。前四项,佛教我们在生活环境上要注意的;后四项,说明真正学习如何用功夫。前者是修学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后者是佛教导我们消除业障,而得自在。
第五、“但自观身不求他过。”这句教诲,佛在本经讲了很多遍。凡是说很多遍的,就是提醒我们特别注意,可见这个毛病太深重。佛多次教我们要‘观身’,就是要观察自己,反省检点,不要观察别人的过失,那与我们不相干。修行是修清净心,时常想找别人的毛病,自己的心如何能清净!这对自己的道业有很大障碍。‘道业’是如理如法的生活方式,道就是合理合法,业就是生活。若我们的生活能如理如法,则生活多么快乐、幸福、自在。所以,道业就是幸福快乐圆满的生活,这个说法大家容易懂。佛教导我们的,目的是帮助我们达到圆满的生活;佛经教我们生生世世都过得很幸福、很美满、很自在。我们明白事实真相,才晓得佛法不能不学。
第六、“乐于恬默。”恬默是清净,身心清净。清净的乐是真乐,这是一般粗心大意的人不能体会的。世间人只知道欢乐场所的快乐,其实那是刺激,不是真乐,所以歌舞过后,乐就消失了。安静的快乐像泉水一样,从内心发出如泉涌般的喜悦,即佛经常说的‘法喜充满’。《论语》一开端就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同悦)是由内心发出的,乐是从外在的刺激而感受的。清净之乐才是真乐,所以要能体会清净之乐,喜欢享受清净之乐。
第七、“勤行般若波罗蜜多相应之行。”我们的生活行为,包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一定要与智慧相应。般若波罗蜜是圆满高度的智慧。佛与大菩萨生活在究竟圆满智慧之中,智慧是从清净心生出的。‘乐于恬默’是定功。‘禅悦’是禅定中所感受的喜悦,即是清净心。定心中的喜悦表现在生活工作上,表现在处世待人接物上,这是高度的智慧,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第八、“若欲于彼诸众生等。深生怜愍多所饶益。应以无希望心清净说法。”以上八句开示,前七句说明‘自分’,就是自己本分上的事,第八句说明帮助别人。佛法是‘自行化他’,自己做不到,就不能教化众生。自己先要成就,而后生起大慈悲心,帮助一切众生。众生没有智慧,不懂得享受。净空最初接触佛法时,方东美先生告诉我,‘修学佛法是人生最高的享受。’多少学佛与出家的人说不出这句话,方先生读经研教享受法乐,才懂得其中有真乐。世间人心不清净,欲望很浓,贪嗔痴慢天天增长,怎知定净安乐的乐趣,他们没有这种常识与经验。我们得到真实快乐,得到真正幸福,一定要告诉还不明了的一些众生。这是我们应当帮助他们的,而心态上必须遵守‘应以无希望心清净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