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结性心动过速 > 心动过速诊断 > 我眼中的阳气
我眼中的阳气
人身最重要的东西
在中医人的眼中,如果把世界做一个归类划分的话,只有两种东西就是阴和阳,就像内经里面说的“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也就是说我可以用阴阳来划分和解释所有的东西。
最早的时候阴阳的概念很简单,能照到太阳的就是阳,照不到太阳的就是阴,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于阴阳的不断引深,比如亮的是阳,暗的是阴,再或者暖和的是阳,寒冷的是阴,到最后就把能看到的所有的东西都有了一个阴阳的划分。
这个划分对多只能是相对客观的,因为每个人的标准不一样,同样是水,有的人认为它属阳,还有的人认为它属阴,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每个人的参照物不一样。好在经过很多年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判断一个东西的阴阳属性,需要有参照物,你只能说这个东西相对于参照物来说更阳或者更阴。
有了参照物,要判断谁更阳谁更阴,还要有判断的标准。于是人们总结了一些参照标准,按照这个标准去判断阴阳属性。一般来说,凡是运动的、向外的、上升的、温热的、无形的、明亮的、兴奋的都属于阳,凡是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有形的、晦暗的、抑制的都属于阴。
举个例子来说水和火放在一起,肯定是火属阳,水属阴。这是不同的物质在比较,还有同样的物质比较。比如说同样是水,当它和冰比较的时候,她就属阳,因为他更温暖、而且还能够流动。但是当水和水蒸气相比较的时候又属阴,因为水的流动性和温度更低,而且还有形,能看见摸到。
有了这样一个评判方法,我们就可以把世间的所有东西都做出一个排序,这样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就有了一个参考。
啰里啰嗦说了这么多就是要弄明白这个参照标准,因为所有生物,相对于非生物就是多了一个阳气,有了运动的,生长的,繁殖的特性这些都是属于阳气的范围,同时这种阳具有化气的作用,能够把有形的物质转化为无形的气,而为我所用。用现代科学来解释就是,生物一定会从外界摄取一些物质,然后把这些物质打乱重组,变成自身的成分。
低级一点的比如植物类,自己不能打乱,只能借助阳光的阳气来进行重组,这是最常见的,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误导了我们,让我们认为只有阳光,水和二氧化碳才能产生生物。实际从这些年对深海生物的研究中一经发现了不需要阳光和二氧化碳,只需要火山地热、二氧化硫和水而产生的微生物,这也能说明只要有能量(也就是阳气),不管它是太阳的能量还是其他的能量,用其他物质(也就是阴气)同样可以产生生命。
而高级一点的,比如说动物包括人类,只需要运用自身的能量就足以把外界物质打乱再重组。这里面也分了两种,变温动物和恒温动物,变温动物因为自身阳气不够,所以体温稳定不住,需要借助自然界的阳气,让自己维持比较旺盛的代谢,如果外部环境的阳气不足,他也就休眠了。
这种情况其实不止发生在变温动物身上,在我们人身上也会有所表现,尤其是阳气虚的比较严重的人身上会表现的比较明显,比如说阳气虚的病人往往会有鼻炎,冬天只要冷风一吹,或者夏天一进空调房,马上就开始打喷嚏,流鼻涕,夏天在太阳下或者户外的时候,会很快就恢复了。
再就是做过大手术,或者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时候,如果到户外晒晒太阳,就会感觉身体好很多,如果长期不晒太阳,病情恢复往往会停滞不前,或者急转直下。这些都是因为人体内阳气不足导致的。
所以说阳气是决定一个生命的等级和生存质量的很重要的考量标准的。这个标准放到所有的生命体都是适用的,大到参天巨树,小到细菌病毒,有阳气则生,无阳气则死。
前面说到阳气的多少直接决定生命的等级,却不知道阳气在我们的身体内究竟能够起到什么作用,能干点什么。后面我们就聊聊阳气的作用。
之前我们说到凡是运动的、向外的、上升的、温热的、无形的、明亮的、兴奋的都属于阳。
先说运动的,人身上所有功能的实现,都是由阳气来推动的,血液的运行由心阳来推动,没有心阳,心脏也就无从跳动,心阳不足的时候会出现心慌,心胸中憋闷,气短,四肢怕冷,严重了前胸后背也怕冷,也是常见的冠心病的症状,还有会出现脉结代,也就是西医说的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或者室性早搏等。再严重了就是心阳虚脱了,基本相当于急性心梗,休克,心源性晕厥之类的疾病了。
肺的呼吸功能也是由肺阳来推动的,但是临床上很少见到单纯肺阳虚的病人,而且肺脏出现病变往往影响人的呼吸,也就是空气的摄入,所以临床上我们都是用肺气来描述,而且肺为娇脏极容易感受外邪,所以一旦肺阳不足,马上就会感受外界寒邪,形成风寒犯肺,风寒咳嗽的情况。
同时会出现身上发冷,起鸡皮疙瘩,这是肺气不能宣发肃降,保护皮肤的气不能流通的原因。我曾经遇到过一例病人就说自己有一两个月了,就感觉喘气是冰凉的,就是从嗓子里冒寒气,当时就考虑是肺阳不足,就用麻黄附子细辛汤,附子虽然不是专温肺阳的,但是它壮一身之阳气,脾阳不足的附子理中丸,肾阳不足的真武汤,心阳不足的四逆汤,都是用附子来实现温阳散寒的目的。
向外的主要是说:阳气卫于外,阴气守于内。也就是说我们的阳气是巡行于脏腑之外的,包括肌肉经络皮肤筋膜等。主要担当边防部队的角色,阴气主要担当后勤部队的角色。当人工作活动的时候,阳气是保护在我们身体表面的,当人睡觉休息的时候,阳气也会减少巡逻,回到身体内部阴气中去补充自己,以便于在醒时继续巡逻保卫。这也是为什么着凉感冒最常发生于睡觉休息的时候,这时候阳气都去休息了,只有少量阳气还在工作,当然抵挡不了外邪的入侵。
上升主要说的肝脏,肝脏不太常见肝阳不足,反而很容易出现肝阳上亢的情况,因为阳主上升,上升太过的时候会出现头晕耳鸣,急躁,容易生气,血压升高,头感觉快要炸开一样,晚上睡不着,怎么着都不困。再严重了就会出现脑溢血,脑栓塞的情况。
阳气的温热作用表现最明显的要数脾脏和肾脏,脾脏作为五脏的正中,是后天的根本,要承担吸收营养供给其他脏腑使用,一旦脾脏阳气不足,不能运化水谷,就会产生寒从内生,水谷失运,水湿不化的情况,肚子凄凄凉凉的疼痛,整个人变得怕冷,手脚都凉,大便变稀甚至出现食物不能消化,直接就排出来了,或者手脚变肿,女性可能会出现白带变得很清稀,量很多。
肾脏因为是先天之本,主要负责生殖,泌尿系统,又正好在腰部,所以当肾阳的温热作用减退的时候,最容易出现的腰膝部怕冷疼痛,性欲减退,男性会出现阳痿早泄,滑精精冷,女性出现宫寒不孕。先天后天互相影响,也会有腹痛腹泻的情况,这种腹痛腹泻一般发生在早晨,肚子痛醒,然后跑厕所,一通拉稀,然后就没事了,中医称之为五更泻。
阳气不但无形,更会使其他的东西化为无形,这里的说法是受限于当时的科技水平,只能观察到肉眼可见的东西,肉眼不可见的就划分为气,天有热气,寒气,暑气,湿气,风气,燥气六气,至于传染病不能归到六气里面的,中医人把他们放到了邪气,疫气。至于说的阳化气,其实也是说的这一点。
举个例子来说,我们把食物吃到胃里,食物在胃里完成部分化学消化和几乎全部的机械消化,是因为胃的阳气能够腐熟水谷,进入肠道开始吸收,变成营养物质穿过肠粘膜,进入血液,是脾的阳气能够分清泌浊,淸轻的变成无形的水谷之气,进入人体,重浊的就排出体外成为大便了。整个过程都是阳气的作用。
人体阳气的化气功能除了能够作用于外来物体,还能作用于人体内部。像我们身体的所有细胞每天都会有新的细胞产生,也会有老的细胞死亡,新细胞产生的时候难免会出现错误,尤其是现在环境污染严重,错误的次数越来越多。死亡的细胞也会产生废物,这种废物和错误的新生细胞我们人体是有监督机构的,负责将这些东西回收利用,具体到器官就是脾脏(西医的)和白细胞来实施。像这样的情况我们也是认为是阳气在起作用,当阳气作用减弱,人体就不能很好的清除这些垃圾,他们堆积下来就会形成病理产物,也就是我们说的痰湿,瘀血,癥瘕积聚,用现代医学来描述就是各种斑块,肿瘤,结节,囊肿。
阳气同时还有兴奋的作用,我们说白天阳气循行于外,我们精神百倍,努力奋斗,晚上阳气进入到阴气中休息滋养,我们也进入梦乡,补充精神体力。可是现代生活的时间打乱了我们原有的规律,晚上出去练个摊,回来就已经很晚了,可是睡不着啊,因为吃饭太晚,胃中有积食,得消化掉,阳气不肯回去,正好再起来嗨,嗨完了食也消得差不多了,可是阳气在外面巡行是有兴奋作用的,还是睡不着,再玩玩手机电脑,终于累的不行了才睡着。第二天白天阳气得不到补充休整肯定不愿意出来干活呀,所以一天都是晕晕乎乎的,工作效率低下。长此以往下去,阳气长期亏空,体力不支,疲劳异常,慢慢就影响阳气功能,最终阳化气的功能下降,产生严重后果(啥后果?再回头看阳化气)。
总体来说阳气是人体的根本,根本一坏,犹如大树没有树根,不管你多么枝繁叶茂也是昙花一现,必不能长久。甚至要付出生命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