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结性心动过速 > 心动过速常识 > GSPE2017黎健勇外科术后房扑的导

GSPE2017黎健勇外科术后房扑的导



典型心房扑动(简称房扑)的缓慢传导区位于右房解剖学的峡部,即三尖瓣环-下腔静脉峡部,而对于手术疤痕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其缓慢传导区则与手术疤痕相关。对于心脏外科术后合并房扑的患者,其缓慢传导区的位置目前尚不清楚。如何对这类房扑进行有效的导管消融?来自医院的黎健勇教授结合精彩病例,为我们进行了详细的解说。

▲黎健勇

?

心脏外科术后房性心律失常常见为右房切口性房速和右房峡部房扑。外科术后心房内存在切口及缝线和(或)补片,加上原有房室瓣环等自然解剖屏障,可形成缓慢传导区,即所谓的“通道”,产生折返。因此,外科手术疤痕不仅为切口性房速的发生提供了病理机制,也增加了围绕三尖瓣环折返的右房峡部房扑的发生机会。对此,如何制定合理的消融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1

拖带标测---快速判断折返环的大概位置

对于疤痕折返性房扑,因每例患者手术疤痕的位置、走行和长短不一,因此其与先天性解剖传导屏障之间形成的“峡部”宽窄不等。除了需要依赖电解剖标测外,还需了解心房手术切口的部位,术中采用拖带刺激方法确定“峡部”的准确位置。

2

高密度标测---直观清楚的展示折返环

确立手术疤痕潜在的折返机制是手术成功的关键。通过高密度基质标测,在电解剖图上显示出电静止疤痕和(或)双电位线,同时可以明确这些传导障碍区和邻近的左心房固有解剖屏障(如肺静脉口、二尖瓣环)之间的关系及局部解剖结构,并在此区域内记录低幅,长时限碎裂电位,确定房扑折返环的关键峡部。这样可以方便术者理解房扑的折返机制,为指导制定合理消融的策略提供依据。

3

消融终点判断---房扑不能诱发

在导管消融心动过速终止后,起搏冠状窦近端,再次进行基质标测,分别验证疤痕是否有致心律失常的“Channel”存在。有研究认为,如果标测证实手术疤痕区存在极缓慢传导峡部,但不能诱发出临床相应的心律失常,则可不必将其作为消融的靶区;如果手术疤痕区达到了解剖学阻滞,则不必消融手术疤痕区,从而减少了不必要的消融,降低了对心房肌的医源性损伤。黎教授指出,如果心律失常不能再被诱发,则可将此作为消融终点。

最后,黎教授强调,外科术后房扑消融成功的因素包括:正确辨认疤痕折返性房扑,尽可能使消融点完全阻断峡部的缓慢传导;术后反复进行电生理刺激,房扑均不能被诱发,可作为判定“疤痕-三尖瓣峡部”被完全阻断的可靠电生理指标;术者应结合患者外科术式和标测结果,综合分析折返机制,制定合理的消融策略。

赞赏

长按







































白颠病的危害
北京中科医院诈骗曝光


转载请注明:http://www.mmglc.com/xdgscs/9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