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结性心动过速 > 心动过速饮食 > ldquo麻醉监护rdquo我们

ldquo麻醉监护rdquo我们



北京看白癜风疗效好医院 http://m.39.net/pf/bdfyy/tslf/

随着宠物麻醉医院重视之后,多参数医院的标配了,但是大家对这个动辄几万块的小家伙是否了解呢?

讨论今天的话题前我做一个小调查:现在会对每一次麻醉都做详细麻醉记录的小朋友有多少位

医用监护仪器的分类

简单粗暴的用按检测参数分类:单参数监护仪和多参数监护仪

医院里面更常见到的就是多参数监护仪了

多参数监护仪

一般来说标准5参数包括

ECG(心电图)

SPO2(血氧饱和度)

BP(血压)

Temp(体温)

RR(呼吸)

一个一个来看看然后再说说这些参数怎么记录(别笑,在此之前我也以为大部分人会填的)

心电监护(ECG)

这恐怕是大多数人都不夹的一个参数了,甚至不会夹

监护仪的ECG一般分为三导以及五导,一般来说仅需要三导就可以既右手左手左脚,看Ⅱ导联

心电电极及色标

欧标R、L、F表示,对应颜色:红色、黄色、绿色

美标则用RA、LA、LL表示,对应颜色:白色、黑色、红色

五导方式是在三导基础上增加驱动极和胸电极

腹背位

心电监测临床意义

心律监测

心率监测(没有打错哈,速率和节律本来就是两个东西)

引起心率增快的原因:缺氧、发热、血压早期下降,失血、疼痛、药物;

引起心率减慢的原因:极度缺氧、心肌缺血、心脏抑制药物中毒、危重情况、室颤、停搏、传导阻滞、高钾血症

ECG要看什么?

首先要确保导联是夹对了的,其次你必须要知道正常的波形是什么样的,当看到ECG的波形出来之后我们首先寻找P波、看他的形态,然后看P-P间期,P与QRS的关系然后看QRS的形态及间期,最后看看T波和形态,以此判断是否存在心律失常以及心率失常的性质与处理

可以不夹吗?答案是不行的,先看看这个监护的照片待会后面说为啥不行

呼吸(RR)

测量呼吸的方法有三种:阻抗法、呼吸气流法、气道压力法。

在没有选配呼吸模块或者呼末模块的监护仪中,呼吸率是通过ECG计算出来的(阻抗法)

阻抗法

此方法是针对机体在呼吸过程中引起胸部起伏所产生的阻抗变化来得到呼吸信号的,这个阻抗变化量为0.1-3Ω。呼吸信号的幅度只有μV级,它通过心电的两个电极用10-kHz的高频载波信号,以恒流源的形式加载到机体的胸部,在电极上拾取呼吸阻抗变化的信号。

对角安放RA和LL电极以便获得最佳呼吸波

呼吸率是以每分钟肺吸气和呼气的次数表示的

心电电缆来提取呼吸波,应注意电极在胸廓上放置的位置

呼吸信号会受到心电信号的干扰

血氧饱和度(SPO2)

氧在生命活动中是不可缺少的,血液中的氧和还原血红蛋白(Hb)结合后形成的氧合血红蛋白而被输送到全身组织。

SpO2:动脉血中与氧气结合的血红蛋白占全部血红蛋白的百分比,SpO2正常范围是95%~%

血氧饱和度的测量原理

脉搏血氧饱和度仪假定只有动脉血具有搏动性特征,以此来解决组织和静脉血对光的吸收效应,小动脉搏动时的扩张增加了光通路的长度。同时也者增加了光吸收程度

脉搏血氧饱和度仪仅使用两种波长的光,红光(nm)和红外光(nm),测量时首先确定各个波长AC部分所代表的光吸收量,再除以相应波长下DC部分所代表的光吸收量,从而获得一个加入脉搏因素的光吸收值,随后脉搏氧饱和度仪就进行两种波长下光吸收值比率的计算

SPO2测量的影响因素

低灌注:休克、低温、药物影响

运动干扰

贫血、色素、光干扰

为什么要监测SPO2?

SPO2恶意及时有效的评价血氧饱和或血氧失饱和状态,了解机体的氧合功能,以评价全麻无通气期的氧合程度,为早期发现低血氧症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提高麻醉和呼吸治疗的安全性其主要用于监测组织氧合功能,在一定程度上也可反应循环功能

血压(BP)

医院里面都是没有选配有创血压的,而无创血压中最常见的就是震荡法

震荡法

即通过充气泵向袖带充气以阻断血管中脉动的传播。再以线性(3-5mmHg)或阶梯放气(6-15mmHg)形式逐步对袖带放气,并通过压力传感器和相应的放大、滤波电路、A/D等处理将气路中的脉动信号和压力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

影响血压测量准确性的因素

袖带的过大或过小

袖带放置的位置不正确

心律不齐的病患

测量时病患的移动

病患处于严重休克、低体温等状态

测量期间病患的血压急剧变化

过大的袖带可能会导致测量值偏低,过小的袖带则可能导致测量值偏高

为什么要监测血压?

各器官的灌注都依赖于血压,当平均动脉压处于60~mmHg之间时器官的血流灌注是相对稳定的,过高过低都有可能会造成损伤

体温(TEMP)

测量原理:源于热敏电阻的测量原理,温度传感器将温度量转换为电位

传感器分为两种圆柱形(体腔内)和纽扣状(体表),常见的都是配的体腔内探头

体腔探头放置的位置是有讲究的不是一直往里面怼,以食道温度为例实际上我们测得是动脉温度所以应该把探头放在靠近主动脉差不多的深度即可

温度传感器响应需要一定时间应等数值稳定才读数

为什么要监测体温?

低体温会导致

心律不整

BP、CO降低(严重低温)

缺氧、肺水肿

脑血流量降低

苏醒延长

抑制凝血因子活性

增加伤口感染率

血小板计数减少功能下降

心脏负荷加重心血管并发症增加

......

以上是标准五参数的监护仪可以看的内容,简单过一下,再加一个我觉得很重要的参数:

二氧化碳监护

他的原理是采用红外吸收法,既不同浓度的CO2对特定红外光的吸收程度不同.因为CO2吸收4.3um红外线,用光检测器对穿过气体的红外线强度进行测量,光电换能元件能探测到红外线的衰减程度,所获取的信号与参比气信号比较,经系统放大处理后,监护仪显示CO2浓度值及其波形

主要分主流和旁流两种

主流式:使用时在气道接头上安装一个CO2传感器,气道接头直接插入病人的呼吸系统。此方法直接对呼吸气体中的CO2浓度进行转换。上电后预热传感器60s到s后开始测量

旁流式:光学传感器置于监护仪内,用气体采样管抽取呼吸气体样品,送入测量系统中内置的CO2传感器进行分析,最小取样容积50-ml

孰优孰劣?

这两种方法都是检测呼吸末二氧化碳浓度的,区别就是抽气率不一样,各有优缺点。

主流,实时监控,没有延时,直接通过传感器在主呼气管道测量。增加死腔,内层镀膜有寿命需要定期更换,容易摔坏,所以需要固定,但测量精确度高。

旁流,从主呼气管道引一根小管,通过泵的作用抽气,因为是采样,所以精确度稍低,有一定延时,有耗材(集水瓶,采样管),采样系统经常会发生阻塞,根据阻塞提示信息更换采样管或接水槽,还有一个问题一般的旁流采样气体都在ml以上,对于小体重的动物来说非常不友好(潮气量不足)可能会导致取样时吸入大量混合气体导致数值偏低,人医已经有微流(50ml)采样了,不知宠物临床是否有厂商在跟进

为什么要测ETCO2?

ETCO2是重要的生命指标之一,不仅可以监测通气,还可以反应循环和肺脏血流

有研究发现:联用CO2监测仪和SPO2能使可预防性麻醉事故的发生率降低93%

持续监测CO2能使10%的术中问题得到早期诊断和处理

能够确定插管是否在气管内;

能够持续监护气道,减少血气分析的次数;

断呼吸是否存在,呼吸是否恢复,及恢复得情况;

判断是否发生肺栓塞;

有助于判断呼吸窘迫和通气困难(CO2潴留)的严重程度;有助于判断任何原因休克中的循环衰竭的严重程度;

判断心肺复苏是否有效

注意事项

加电后气体模块就处在待命工作模式

每月换一次水槽/有堵塞报警提示应替换水槽

不用时建议取下水槽或通过软件设置使模块处在待命状态

二氧化碳监测尾气管连接于废气回收系统

回到ECG的那个问题现在是否有了答案?

我们注意到ECG计算的心率是48次/min,而SPO2计算的脉搏数是41次/min通过PI:3我们可以初步了解到脉搏采样处血流是还可以的,那是哪里出了问题呢?这个时候我们就要用血氧波形和ECG去对比了

AVblock

前面两个正常节律都跟随着脉搏,后面一个单独的P波之后没有出现QRS波也没有脉搏出现,所以这是出现了一个二度AVblockMobitzⅠ型,如果没有ECG仅通过SPO2是无法发现这些问题,当然节律上的问题还有许多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结性早搏、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房颤、室颤......

这些都是ECG带给我们的资讯

我们做了监测就要记录下来,没有记录=没有监护,所以这里还要简单说说麻醉监护表

表格大同小异,基本的东西都差不多的,我就以这一份为例了

左上角这一部分就是动物信息以及术前做了的一些检查,在核对好动物之后直接填上去就好了

右上角上半部分就是术前用药的区域,将药名mg/ug数ml数给药途径给药时间做好记录并在诱导前评估镇静效果,下半部分就是诱导药物的部分,同样的做好记录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时间指的是麻醉时间既诱导开始到苏醒之间的时间

然后根据动物的实际情况选择气管插管的尺寸,使用的呼吸回路,呼吸麻醉剂以及保定体位

这里的时间是手术开始和结束的时间,苏醒的时间以及拔管的时间

到了这里密密麻麻的格子了,怎么记录?

以这个界面为例

时间显示是10:10

HR:60次/min

SPO2:98%

T:37.2

RR:20

BP:/80(93)

假设现在的ISO是1%

氧气流量是1L/min

给药情况是:

LRS10ml/h

DEX(0.3ug/ml)10ml/h

Lido(1mg/ml)10ml/h

图例

根据监护到的数值根据图例填写到对应的时间线上面就可以了,每一小格代表5min,三个小格组成一个大格所以一个大格是15min这也代表着他们的监测记录的时间间隔,一直记录到动物苏醒拔管之后

拔管之后再记录一次TRRHR以及整个手术周期的总液体量

如果术后有用药也需要进行记录

怎么样是不会很简单,希望大家都把麻醉规范起来,不要稀里糊涂的麻醉,出了问题又不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去问老师也只能得到一些模棱两可的答案,没有正确的数据支持,大家也不过是猜想而已;而且如果动物以后还需要经历麻醉,上一次的麻醉监护表将成为麻醉考量中的重要一环,在医院做病例汇总时也将成为一些不错的数据来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mglc.com/xdgsys/1231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