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结性心动过速 > 心动过速常识 > 五大类降压药的不良反应和对策

五大类降压药的不良反应和对策



一般在治疗高血压时,心内科医生更多考虑的是药物疗效,因而有时不够重视降压药物带来的不良影响。尤其当高血压患者出现并发症或伴发其他疾病时,需同时应用多种药物,这时更容易出现不良反应。

现将常用的几种药物不良反应及处理简述如下,一起看看。

利尿剂

1.低钾血症

由于利尿剂使肾脏排钾增多而引起低钾血症,主要症状是四肢无力,少数患者出现各种心律失常。

如平时注意摄入含钾、镁的蔬菜水果,一般不会引起,但在服药期间如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乏力,则应及时检查血钾。如果血钾降低要及时补充氯化钾,并少吃含糖类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应定期监测血钾、钠等,注意维持水与电解质平衡,尤其是老年人等高危人群,注意及时补钾。

2.低钠血症

血清钠mmol/L,称为低钠血症。血清钠仅反映钠在血浆中浓度的降低,并不一定表示体内总钠量的丢失,总体钠可以正常甚或稍有增加。临床上较为常见,特别在老年人中。主要症状为软弱乏力、恶心呕吐、头痛嗜睡、肌肉痛性痉挛、神经精神症状和可逆性共济失调等。

研究发现,约30%的患者在长期服用利尿剂后会出现低血钠症状,长期服用噻嗪类药物时患者低血钠症的发病率高5倍。影响低血钠的因素还包括年龄、体重指数及肾小球滤过率等。

3.低血压

由排尿多且未及时补充水分引起,表现为口干、乏力、晕厥等,尤其是与血管扩张剂一起用时容易发生。有些患者对利尿剂很敏感,常规剂量即可引起大量排尿。因此,用利尿剂要从小剂量开始,并注意适量饮水,适时测量血压,一般利尿剂不要与血管扩张剂同用。

利尿剂引起大量排尿时可同时发生低钾、低钠和低血压症。这是一组严重的不良反应和急症,应该提高警惕。

4.高尿酸血症

尿酸是人类嘌呤化合物的终末代谢产物。嘌呤代谢紊乱导致高尿酸血症。本病患病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与遗传、性别、年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药物治疗和经济发展程度等有关。根据近年各地高尿酸血症患病率的报道,目前我国约有高尿酸血症者1.2亿,约占总人口的10%,高发年龄为中老年男性和绝经后女性,但近年来有年轻化趋势。

5.血糖升高

用氢氯噻嗪治疗3周后,空腹血糖较用药前可能有所升高,故一般高血糖症及糖尿病患者最好不用利尿剂。吲达帕胺能干扰部分病人的糖代谢,出现糖耐量异常现象,对高血压伴有糖耐量异常的患者应定期复查血糖。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1.咳嗽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不同制剂发生率不同。多为干咳,较剧烈,对止咳药效果差,对这种咳嗽反应停药1~3周便可消失,无需特殊治疗。

2.高钾血症

少数患者用药后血钾轻度升高,但不会引起严重高钾血症。在高血压合并肾功能不全或双侧肾动脉狭窄的患者则可引起重度高钾血症而发生严重后果。

对长期血压未控制,尤其是病情比较重的高血压患者应先检査肾功能后再考虑是否应用此类药物。除低钾血症外,ACEI不可与氯化钾和保钾利尿剂螺内酯同时应用。

3.肾功能减退和蛋白尿

由于ACEI对肾功能不全患者可能使病情加重,故在用药后血肌酐升高超过基础状态的50%,或绝对值超过2.5mg/L时应考虑停药,但对于高血压肾病及糖尿病肾病患者,使用得当可显著延缓肾功能进一步恶化及减少蛋白尿的排泄量。

4.皮疹及血管性水肿

皮疹为药物变态反应,一旦出现应立即停药。血管性水肿罕见,此反应一般在用药后4周内发生,喉部水肿可影响呼吸功能,重者可窒息。服药期间如发生喉部总有阻塞感及呼吸不畅等症状时,要注意发生本病,应及时就诊。

5.卡托普利

少见的不良反应有严重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再障样贫血改变,可使急性胰腺炎的风险增加。

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

除很少引起咳嗽外,不良反应与ACEI类似,此药与ACEI合用发生高钾血症等不良反应风险增加,在降压治疗中一般不宜与ACEI合并使用。

钙拮抗剂

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踝部水肿、脸红、头痛、头昏及牙龈增生,大多发生在用药后1?2年内,停药1?2个月可自行消退等。脸红、头痛、头昏由头部血管扩张引起,在继续服药1?2周后可减轻或消失。

钙拮抗剂停药可发生反跳性血压升高、兴奋、焦虑等停药反应,但发生率很低。

非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维拉帕米有减慢心率和降低心肌收缩力的作用,故对高血压伴有心动过缓或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不宜使用。

β-受体阻滞剂

1.心动过缓

心动过缓是由于心脏病变引起博动异常变慢的病理现象.正常成人的心率在每分钟60—次之间,如果超过次称为心动过速,低于60次称为心动过缓。心动过速能够引起人们的重视,而在临床工作中,心动过缓却往往被人们忽视,特别是中青年。

心动过缓是心律失常的一个重要类型。有些患者平时的基础心率偏慢,在每分钟50—60次左右,甚至低于50次,平时有头晕、乏力、倦怠、精神差的症状。有些患者平时心率可表现为正常,心动过缓可突然出现,下降到每分钟40次以下,可出现头晕、一过性眼黑、乏力、心悸、胸闷、气短、有时心前区有冲击感,严重者可发生晕厥。还有些患者以头晕、乏力、晕厥的症状就诊,检查时可发现心脏间断出现长时间的停搏。

2.心功能不全

临床上,β-受体阻滞剂虽然常用于治疗轻中度心功能不全患者,但要注意的是由于β-受体阻滞剂有降低心肌收缩率的作用,故禁用于高血压心脏病并发急性左心功能不全者。

对高血压合并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换用利尿剂治疗既可降压又可缓解心力衰竭,可谓一举两得。

3.支气管痉挛

β-受体阻滞剂可使支气管痉挛,诱发或加重呼吸困难,故禁用于支气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3]。

4.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美托洛尔因具脂溶性,口服吸收后易透过血脑屏障,脑脊液浓度为血浆浓度的70%[4],当患者服后出现明显嗜睡、厌食、抑郁等精神症状时应考虑为其所致,可改服水溶性的阿替洛尔治疗,其口服吸收后脑内浓度仅为血浆浓度的20%。

5.撤药综合征

β-受体阻滞剂突然停药或减药会出现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发生反跳性高血压。此时血压迅速恢复到治疗前水平,甚至比治疗前更高,可出现严重心律失常、心绞痛发作、心肌梗死、猝死等。少数患者在长期应用后停药可出现心肌耗氧量增加及血小板聚集现象,多在停药2~7天内发作。

另外,β-受体阻滞剂用于嗜铬细胞瘤或严重糖尿病患者,偶可使血压异常升高。因此患者不能随意停药,如发现血压反跳现象可立即复用所停药物以缓解症状,同时加用其他降压药物,待血压稳定后再逐渐停药。

6.对血糖、血脂及体力的影响

β-受体阻滞剂有升高血糖的倾向,普萘洛尔及阿替洛尔可轻度升高甘油三酯和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而有高度受体选择性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对血脂和血糖的影响很小。

此外,β-受体阻滞剂除降低代谢率外,对肌力与血管舒缩功能均有影响,因而可引起乏力、皮肤苍白及性功能减退。因此,对高血糖和高脂血症及疲劳综合征患者除特殊情况外尽量不要用β-受体阻滞剂,如必须用药,可在有效控制原发病治疗的同时酌情服用。

*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版权声明:精选的文章均已注明作者和来源,文章版权属原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及时联系我们,非常感谢。









































小孩白癜风能治好么
白癜风效果


转载请注明:http://www.mmglc.com/xdgscs/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