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结性心动过速 > 心动过速常识 > 现在的孩子为什么抵抗力这么差

现在的孩子为什么抵抗力这么差



大医院,可能都会遇到中医医院这样的景象:

等待就诊的患儿家长将门口围得水泄不通,有凌晨三四点就来排号的。曾经,黄甡老师坐半天诊,就看了一百多个小患者,一直到晚上10点。“不是心疼这些孩子,能这么拼命吗?”黄甡说,作为一名儿科医生,他早已累得筋疲力尽,已经多病缠身。

黄甡河南中医药大学一附院儿科医生、著名育儿专家

面对每日潮水般的患儿,黄甡开始想,现在的孩子怎么啦?为什么抵抗力这么差。“经过长期的临床观察,我发现诸多孩子生病的原因,有社会大环境的因素,也有儿科医生的不当之处,但更多的原因,是在家长。”黄甡不客气地说。也许,很多年轻爸妈感到冤枉啊,今天本文将黄甡师的育儿知识梳理出来,希望让更多人早日认识到育儿误区。

1

误区一:母乳喂养妈妈就需大补

如今,只要妈妈们一开始母乳喂养,就开始进入大补模式,今天猪蹄汤明天排骨汤。这样让婴儿根本消化不了。

那如何保证母乳量呢?按需哺乳是母乳喂养成功简单的最好的方法,既不纠结哺乳的次数,也不纠结两次哺乳之间时间和每次哺乳的量,宝宝想吃就喂,通过频繁吸吮,及时排空乳汁,不仅缓解胀奶,也促进乳汁分泌。

2

误区二:增强体质就要多吃肉

家长们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听说什么有营养,花多少钱也舍得,医生也建议孩子多吃肉蛋奶,可为什么现在孩子体质越来越差?在黄甡看来,这其实是个误区。专家早有研究,肉食动物的牙齿都很尖锐,而草食动物的牙齿却较平齐,人类本身就属于草食动物。

“现代城市里的孩子,就像温室里的花朵,弱不禁风,他需要的不是补充多少营养,他需要的是大自然的阳光雨露、需要运动!!!!”黄甡说,人一运动,筋骨松开,肌肉松解,脾胃运化,营养才能吸收,运动就等于松土。他认为,多吃青菜五谷粗粮才有益人体健康,每周给孩子吃两到三次肉蛋奶就足够了。

3

误区三:补充维生素多吃水果

适量吃水果确实有益健康,但过量则相反。水果含糖量较高,吃多易使宝宝产生饱腹感,影响正餐摄取营养。而且水果生湿伤脾,脾胃虚寒者不宜多吃水果。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最好是本地人吃本地应季水果。

4

误区四:果汁饮料也能当水喝

不管是板蓝根,还是夏桑菊,是药就有三分毒,而且伤脾,更让孩子嘴刁不喝白开水。而饮料在黄甡眼里更是没有一点好处。

为什么喝饮料的孩子体格发育呈两极分化,要么消瘦,要么肥胖。原因是饮料中的糖含量过高,对于食欲不旺盛的孩子,糖的摄入过多影响控制饥饿与饱食的中枢,食欲不佳,长期下去,必然造成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摄入不足,影响身体发育。

黄甡老师看病总结的顺口溜与大伙儿分享:

多吃米面,少吃肉蛋。

多吃蔬菜,少喝牛奶。

要想身体好,睡前不吃饱。

不吃压床饭。不喝压床奶。

5

以主食为主,多吃米、面

什么是主食,说白了就是主要的食物。什么是副食?说白了就是配着当点缀作用的食物。其实主食就是面条、米饭之类的。但是,咱们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把主副食都弄反了,吃饭的时候,先把副食点一桌子,最后再上一小碗主食。所以人才会越吃越胖。

把副食当主食,孩子吃多了会积食,积食了就容易生内热,有了内热就容易外感风寒引起感冒发烧咳嗽,积食了就容易不吃饭导致偏食厌食营养不良,等等。

食疗方:这俩方子利小儿脾胃。小儿脾常不足,风寒之邪如果直中脾胃或者由于不注意饮食卫生而受湿浊之邪,就会发生腹泻疾病。

进入秋冬时节后可以适当煲些山楂、麦芽、谷芽、扁豆、山药、鸭肾等调理脾胃的汤水或粥水,或者找中医师望闻问切后,根据患儿偏寒或偏热而添加陈皮、北芪、党参等或麦冬、薏米等煲汤或煲粥,以增强小儿脾胃功能,提高免疫力从而预防腹泻疾病。以下列出几款吃法供参考:

山药莲子粥:每天取适量的新鲜山药(50克左右)和莲子(20~30克)给宝宝煲粥喝,莲子和粥都要煮得够烂,一起吃下去。对不到1岁的小儿,山药和莲子要尽量碾碎。干的可磨成粉,再用米汤调成糊糊来喂养。此粥可温胃健脾,最适合脾阳不足的小儿。

丁香降气粥:将丁香择净,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沸时调入红糖、姜末等,煮至粥熟即成,或将丁香1克,研为细末,待粥沸时与姜末、红糖同入粥中,煮至粥熟服食,每日1剂,连续3-5天。主治温中降逆,温肾助阳。适用于胃寒呕吐,呃逆食少,腹痛腹泻,阳萎阴冷,寒湿带下等。

7

有问必答

1、关于便秘

问:小女孩5岁半,长期大便干结,3-4天拉一次,请黄大夫帮忙看看如何调理?

答:吃饭要清淡。少吃零食。多吃蔬菜少吃肉。要还是不好,就要吃中药了。

2、关于睡觉时鼻子呼噜呼噜不通畅

问:宝宝9个半月,感冒后一周后,鼻子不流鼻涕,但睡觉时鼻子呼噜呼噜不通畅,是鼻炎吗?怎么调理?

答:不是鼻炎。也不用吃药。可以去正规小儿推拿地方推拿一下。

3、关于疫苗

问:宝宝8个月时打了乙脑活性疫苗,当天打,下午低烧,那下次打还是不打这个针了?宝宝能吃面条吗?自己擀的好,还是买的好?

答:防疫针该打还得打。面条自己做就行。

4、关于消化不好

问:宝宝1岁3个月,经常拉肚子,身体偏瘦,吃什么都是总是消化不好,现在体重为20斤,饭量倒是挺大的,吃的也挺多的,就是吸收和消化不好,该怎么办?

答:消化不好就别吃那么多不容易消化的。多吃一些容易消化的东西,慢慢就好了。

5、关于头发少与缺钙

问:婴儿8个月,头上有一圈不长头发,同时胸肋有些高,是否缺钙?大便干结如何调理?

答:多晒太阳吧,本来大便就干。再补钙的话,就会更干。

6、关于反复咳嗽

问:小宝6个月时得过肺炎,好了以后反复咳嗽,啖子老是呼呼的。

答:肺底部有老底子没好彻底。等好一些了得把体质养起来。

7、关于过敏性体质

问:女儿七岁,感冒不发烧,老是爱眼珠痛,外眼角经常发红,外眼睛皮肤发红,爱打嗝是咋回事?

答:这孩子应该是过敏性体质。中医说,湿热体质。目外呲也属于肺。养好肺气,就啥都没事。

8、关于吃奶粉的问题

问:女儿1岁1个月,吃的是母乳,想断奶,不喝奶粉,饭量小,体重18斤,身高73厘米。我们该怎么办啊?

答:慢慢从辅食开始添。民族五千年都没有吃过奶粉。不也没有灭绝。断了奶,慢慢都喝奶粉了。

9、关于扁桃体发炎

问:快四岁了,经常扁桃体发炎,怎么办?

答:晚上别喝奶。注意多吃青菜,别让大便干。肺与大肠相表里。底气不通,火都不下。

10、关于幼儿急疹的判断

问:这都两天了,孩子病毒性发烧,医院拿药,吃了上午不烧了,下午就烧到39℃。医生说血象低。

答:要出幼儿急疹。

11、关于积食

问:我们小宝11个月,五天前积食发烧拉肚子。吃益生菌和胃蛋白酶好转。目前只吃奶,米粥少量,便便一天一次,稀糊状,但是格外酸臭,需要注意点什么?

答:酸臭都是消化不良,有积食。少喝奶,晚上不喝。

12、关于出汗

问:我家宝宝十个月,头上特别爱出汗,怎么样可以调理一下?

答:如果只是头上出汗,问题不大。如果特别厉害的话,考虑一下是不是缺钙了。

发热是儿科门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由自限性病毒感染引起的,也有一部分是由严重的细菌感染引起的,还有相当一部分儿童经过详细的诊断后依旧找不到原因的,最终很难鉴别清,是单纯的病毒感染还是致命的细菌感染。

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在发热的过程中会有一小部分孩子发生严重状态,而热性惊厥就是最常见的严重状态之一,不论是单纯性的还是复杂性的,表现出来的都是令人担忧的紧急状况!正是基于这样的缘由,不论是大夫还是家长对发热都不敢掉以轻心!

多少年来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在医生和家长中间流传:当体温得不到及时下降就会导致热性惊厥的发生。所以包括医生在内,普遍认为每当体温超过38.5℃以上时要尽快服用退热药降温。所以三十年来,每一个发热的孩子我都会叮嘱家长注意监测体温的变化防止抽风的发生。不仅如此,我还告诉家长每当体温超过摄氏38.5℃时都要尽快服用退热药,若服药后体温下降慢,还建议家长有条件的可以洗温水浴帮助降温。

去年四月底我们国家出台了《中国0-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最近我也有幸听了相关专家讲座的年5月版英国的《Nice儿童发热指南(5岁以下)》和《热性惊厥的处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医院马学梅),知道了退热和防止抽风的新观念,可以说有一些颠覆性的变化。

首先,退热药并不能预防热性惊厥,也不可作预防性应用。所以也不主张体温三十八度五以上就积极给孩子服用退热药。

第二,退热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孩子的舒适度。当孩子体温已超过三十八度五,精神仍然非常好,没有不适表现时,是不需要用退热的;当孩子体温并未达到三十八度五,可精神不佳,有疲惫、疼痛等不适感时,可给予及时服用退热药;当服用退热药后并未改善孩子的不适时,就应考虑换用其他药物。不能只是为了退热而服用退热药。

第三,当孩子的体温增高引起家长过度焦虑时,也作为一个应用退热药的因素,要加以考虑。

第四,物理降温(温水擦浴或者冰敷、酒精擦身等)不再推荐应用。温水擦浴虽会有助于体温下降,却会增加孩子的不适,所以建议不用最好;冰敷并不能降温,还会引起寒颤、鸡皮疙瘩、哭闹等新的不适,也不推荐使用;酒精擦浴更有很多问题也不推荐使用。

第五,发热儿童不应不穿衣服,也不应穿衣服过多。

第六,不能用发热的高度和发热的持续时间来判断病情的危重程度。也不能根据应用退热药后体温下降的快慢和程度来判断疾病的危重程度。要根据年龄,结合精神反应、呼吸、心率、血压、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和外周经皮血氧饱和度,有无咳嗽、吐泻、皮疹等伴随症状来综合判断。

1.六月龄以上儿童请勿单独使用体温的高低这一标准来鉴别危重。

2.发现3-6月龄儿童体温摄氏39度或以上时则可判断至少中危。

3.发现3月龄以下儿童体温为摄氏38度或以上时则可判断高危。

4.发热患儿存在心动过速则可判断至少中危。

鉴别心动过速的标准:

年龄心率

小于12月龄大于次/分

1-2岁大于次/分

2-5岁大于次/分

5.请勿使用发热持续时间来判断危重程度,但发热至少5天以上应考虑川崎病。

第七,糖皮质激素不能作为退热剂用于儿童退热。

第八,退热药仍首推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只是建议每次疾病过程中选用一种就行,不推荐两者交替应用或联合应用。两者联合或交替应用退热效果比单用一种要好,但孩子的舒适度低,所以不推荐使用。两者的退热效果和安全性相似。对乙酰氨基酚大于等于两个月的婴儿即可应用,当体温超过摄氏三十八度二或者因发热引起不适时即可按每公斤体重每次15毫克服用,两次退热药之间要间隔6小时。大于等于六个月的婴幼儿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均可选用,布洛芬按每公斤体重每次10毫克用量,两次退热药之间要间隔6-8小时。

第九,热性惊厥绝大多数预后良好,目前尚未发现导致儿童智力下降、学业成绩不良或者神经认知以及行为异常的。动物实验已经证明,高热诱导幼鼠发生热性惊厥后,测试并未发现明显的认知和行为缺陷。研究表明首次发生热性惊厥的孩子有2-7.5%的将来会发生癫痫。预防用药可减少热性惊厥的复发,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达30%,同时尚无证据表明,预防用药能减少远期癫痫的发生率。所以目前欧美国家关于热性惊厥的指南,并不推荐预防用药,不论短期用药还是长期用药。可临床上确实有一部分孩子每次发热都会发生惊厥,家长非常紧张,坐卧不安,对于这类孩子以及已经发生过5次以上,或者每次发作持续时间都超过15分钟以上的,或者每次发热发生两次或两次以上的,在和家长充分沟通的情况下,可选择性地在孩子发烧期间预防性地服用安定,按每天每公斤体重1毫克,分三次服用,服用时间为2-3天;或者服用至体温恢复正常再停用。因发作多是在发热的头24小时内发生,也有主张只在发热初期的24小时内服用或直肠注入的。若这种短期用药预防效果不好的,还可以长期口服苯巴比妥或者丙戊酸钠预防,用药时间为1-2年。需要强调的仍是这种预防只能阻止热性惊厥的复发,并不能降低远期癫痫的发生率。所以要充分权衡利弊。

第十,我国的指南中有如下说明:“推荐意见和推荐强度基于有相对普遍指导意义的证据,临床医生不可拘泥于指南的推荐意见和推荐强度,对急性发热的个体儿童进行诊断和处理。”。Nice指南中则强调发热时“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

作为一名基层医生,对上述的理念还需要在今后的医疗实践中再摸索和体验。为了孩子,也要设法多向家长宣教,多和家长沟通,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

孩子痛苦怎么办?

绿色疗法解心烦

中药脐贴+直肠给药

目前全国有三亿儿童,约占我国人口的1/4。对于他们用药的安全有效,颇受众人







































寻常型白癜风图片
北京治疗白癜风去哪


转载请注明:http://www.mmglc.com/xdgscs/8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