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结性心动过速 > 心动过速常识 > 短阵房性心动过速
短阵房性心动过速
图
图1
图1.1
图2
图2.1
心电图分析:
图1:以房性期前收缩为起点的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房率>bpm,其中可见PP间距有一定的变化,正好反应心房自律性的渐变性,这也是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特点。房室传导比例为1:1。
红色标记的是房性P波。
第一个房性期前收缩下传的QRS波群形态与窦性QRS波群有差异,呈完全性右束支阻滞。
图1.1是图1的局部截图。
图2:R3、5提前出现,代偿间歇不完全,其前有P波,联律间期<0.6s,P落在T波末端,PR间期>0.12s,是房性期前收缩。
P7、8、9和P13、14、15是阵发作性房性心动过速,呈3:1和3:2下传。
图2.1是图2的局部截图。
图1心电图诊断:
1,窦性心律,
2,短阵房性心动过速。
图2心电图诊断:
1,窦性心律,
2,房性期前收缩,
3,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伴3:1和3:2下传。
相关知识点:
一、房内异位起搏点自律性强度中度增高引起的心动过速,称为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
有学者认为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仅占室上性心动过速的5%左右。实际上,在所有类型的室上性心动过速中,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最常见。一般为偶发持续几秒钟或数十秒钟,发生于夜间睡眠过程中的房性心动过速,患者可无任何反应。
二、产生机制
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的发生机制是由于异位起搏点,4相自动除极上升速度增快,坡度变陡,出现异常自律性,或心房肌病变使快反应电位转变为慢反应电位而出现异常自律性,产生房性心动过速。
三、心电图特征
1、房性心动过速的频率-bpm。
2、心动过速的P波形态通常与窦性P波不同。
3、心动过速呈短阵偶发或短阵反复发作,亦可为持续性。
4、心动过速开始,有P-P间期逐渐缩短的起步现象,心动过速终止前,心动周期有逐渐延长的倾向。
5、心动过速可伴有房室传导阻滞或束支传导阻滞,但不影响心动过速的心房周期。
6、刺激迷走神经不能使房性心动过速终止。
7、房性心动过速开始于舒张晚期,是4相自动除极化的结果。
8、若有房性期前收缩插入,不但不能使房性心动过速终止,反而使房性心动过速的频率更快。
9、房性心动过速无须房性期前收缩诱发。
10、如能记录到房性心动过速的开始,通常以房性早搏或加速的房性逸搏形式出现,房性心动过速终止时的代偿间歇比一个窦性心动周期长。
多数房性心动过速为短阵偶发,少数表现为短阵反复发作,房性心动过速持续存在数月,数月或数年者更属少见。
11、房性P-P间期可以匀齐,也可不规则(如图)。
伴有不同程度的房室干扰、隐匿传导,合并房室传导阻滞者,可有明显的P’R间期延长或心室漏搏、房室传导比例2:1,3:1,4:1,或3:2,4:3不等。
房率快、房室传导不成比例时,需要和房扑鉴别:
(房速的P波频率~/min,F波频率~/min。)
作者陈腾飞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感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