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结性心动过速 > 心动过速常识 > 心律失常,到底是怎么回事
心律失常,到底是怎么回事
小明今年四岁了,一向健康活泼。今年爸爸妈妈带着他去幼儿园,在入学体检时,保健医生给小明听了听心脏,然后告诉他的爸爸妈妈,宝宝有心律不齐,医院做个检查吧。检查发现他的动态心电图提示有很多早搏,心脏彩超,和心肌酶谱等都是正常的。这下小明的爸妈都懵了。宝宝一向好好的,能吃能玩,怎么就有心脏病呢?心律失常到底是什么呀?
什么是心律失常呢?
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它的发生主要与两个因素有关:心脏的起搏与传导。
心脏的心肌细胞就像一支军队,每个心肌细胞都是一个士兵。这么多士兵,必须要有人发号施令,军队才能运转。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军队里有人没有遵守自己的职责,秩序乱了,心律失常就发生了。
心脏的正常起搏
在所有心肌细胞这支军队里,发号施令的人,我们叫它“起搏点”。“起搏点”就像军队的司令官。正常人的起搏点在窦房结。在窦房结的命令下,心肌可以有规律的收缩,这种有规律的收缩称之为窦性心律。正常人的心律就是窦性心律。
心脏的传导
有了“起搏点”发号施令,就需要有“传令兵”把它的命令传达下去,心脏的工作也需要“传令兵”的存在才能传达到每个心肌细胞。于是心脏内有一些细胞便分化为这种“传令兵”,它们的主要工作就是把“起搏点”的信号传导到参与收缩的心肌细胞,从而产生收缩。这些“传令兵”被称为心脏的传导系统,包括窦房结、房室结、希氏束、左束支及右束支和浦肯野纤维细胞。
上图就是心脏的传导系统。传导异常会导致多种多样的心律失常。
如果“传令兵”在传递信息时拖拖拉拉,或者干脆不肯传递信号,就可能导致心脏收缩节律减慢甚至停止,严重情况下需要安装起搏器,这种现象我们称为“传导阻滞”。
“传令兵”本来应该沿着固定的方向传递信号,但如果他向其他方向也传递了命令,这个命令在“传令兵”当中饶了一圈又转了回来,这种现象叫做“折返”。一旦出现“折返”,就会有循环的多余命令传过来,那么作为士兵的心肌细胞不停接收命令,就会出现快速的多余的收缩,这时最常见的就会出现“室上性心动过速”。心肌收缩的速度变快了,就像士兵们来不及完成这一次的工作就立刻要开始下一次,效率反而降低,所以心率变快而心排血量反而减少。这样急急忙忙的工作久了,心肌细胞不能负荷这种过度的工作量,就会出现心力衰竭。
还有一种情况,本来应该由一个“传令兵”完成的任务,另外有多余的“传令兵”抢着去做,就会使心肌细胞收到多余的信号,也会导致心肌收缩不规律,或快或慢,产生多余的收缩。这种情况我们称为“旁路传导”。它也同样会使心脏的工作效率下降。
异位起搏
正常情况下,窦房结是永远的司令官。但有时候会有其他的心肌细胞想要抢夺发号施令的权力,我们把这些不安分心肌细胞称为“异位起搏点”。异位起搏点的位置不同,导致的心律失常类型也不同,比如我们常说的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等。
如果这样的不安分子很少,作为司令官的“窦房结”还能基本掌控大局,那么心脏虽然发生“早搏”,但大多数情况下还是存在基本节律。我们文章开始时提到的小明就是这种情况。
如果“异位起搏点”实力强大,就会导致更严重的结果。最危险的时候,心肌细胞们统统不听“窦房结”的号令,各个人自行其事,导致“心房颤动”或“心室颤动”,心脏不能正常向外泵血,导致严重的血液动力学紊乱。
窦性停搏
还有一种情况,“窦房结”不工作,传导系统收不到来自司令官的指令,心肌细胞没有接到命令就不工作,这就产生了“窦性停搏”,心脏不跳动,血液循环就停止了。
心律失常的成因、导致的症状还有如何治疗都不一样。看似简单的每一次心跳,其实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浙大儿院心内科长按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