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结性心动过速 > 心动过速症状 > 忙乱跳动的心脏可能隐藏着巨大的风险掌握
忙乱跳动的心脏可能隐藏着巨大的风险掌握
作者:中山1院心血管医学部吴素华
心律
失常
心律失常(cardiacarrhythmia)是指心脏跳动的节律与频率、心跳起源部位和心脏电冲动传导中任何一项异常。正常心律起源于窦房结,成人苏醒状态下频率多在55次/分-90次/分,比较规整。多数心律失常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是心悸、心慌或心跳忙乱,严重时可有晕厥、抽搐等。
虽然多数心律失常可能其实不太严重,但少数心律失常如快速性室性心动过速、严重的病窦综合征和严重的房室传导阻滞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心室颤动则是心脏性猝死最常见的缘由之一。因此,患者需谨慎对待忙乱跳动的心脏并及时就诊。
心脏跳动的正常节律
心律失常可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心肌病、高血压病、心肌炎和风心病等等,亦可产生在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电解质紊乱等人群中。
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包括心脏过早搏动、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室性心动过速、病窦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心室颤动等。
室上性心动过速多见于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的人。常呈阵发性,心室率规整,频率一般为-次/分,病发机制以折返激动占绝大多数。
室上性心动过速可简单分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存在房室旁路),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存在房室结双径路/双通道)和房性心动过速3大类,其中前两类约占90%左右。确诊主要依托心电图、心内电生理检查等。多数室上性心动过速可通过导管消融而取得根治。
室性心动过速由连续3个或3个以上室性搏动组成、频率大于次/分的心动过速。可分为非持续性(发作持续时间30秒)和持续性(发作持续时间≥30秒)室性心动过速。多见于有器质性心脏病的病人,患者常有心悸、心慌、头晕、乏力等症状。
少部份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时可出现血液循环不稳定、乃至演化为心室颤动而出现心脏性猝死。确诊主要依托心电图、心内电生理检查等。导管消融是医治室性心动过速的重要方法。
心房颤动多见于有器质性心脏病基础的病人、某些甲状腺功能亢进和某些因各种其他疾病致使身体内环境紊乱的人。心房颤动发作时多数有心悸、忙乱、胸闷等症状。
心电图表现为P波消失,代之以形态、振幅、间距绝对不规则的f波(频率-次/分),心室率不规则,频率多在-次/分,QRS波群形态正常或变异。听诊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心室律绝对不规则、脉搏短绌。
确诊主要依托体表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等。导管消融和药物是医治心房颤动的重要方法。
心房扑动病发情况与症状类似于心房颤动,但心电图表现不同。心房扑动的心电图表现为P波消失,代以形态、间距及振幅均规整、呈锯齿状F波(频率~次/分),常见的心房扑动多为2::1下传心室,因此心室率多在-次/分。确诊主要依托体表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等。导管消融和药物是医治心房扑动的重要方法。
心脏过早搏动简称早搏,是指在正常心脏跳动节律的基础上提早出现的一次或两次(连发)异位心脏搏动,主要包括室性早搏(最常见)、房性早搏和房室交界性早搏。
早搏可见于有或无器质性心脏病的人,可有或无心悸等症状。确诊主要依托体表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等。部份早搏不需要医治,药物、导管消融是医治早搏的重要方法。
心室颤动是由于多个心室异位节律点同时发出激动波,但每一个激动波均不能有效激动全部心室,致使心室无有效的的机械收缩,即心室呈颤动状态,不能有效的排出血液供全身使用。心室颤动时心电图表现为QRS波消失,代之以形态不同、大小各异、极不规则的颤动波。
心室颤动时患者主要表现为突然意识丧失、抽搐,随后呼吸停止。如不及时进行有效的抢救(如心脏电复律),患者即迅速死亡。心室颤动是心脏性猝死最常见的缘由之一。
心脏非同步电复律可成功转复部份心室颤动为正常窦性心律,药物和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是预防/医治心室颤动的重要方法。
病窦综合征是由窦房结及其附近组织病变引发窦房结起搏功能障碍和/或窦房结传导功能障碍,从而产生多种心律失常和相应临床症状的一组综合征。见于多种心脏疾病的病人,亦可见于某些窦房结功能退化过快的相对“健康”的老年人。
病窦综合征的心电图表现包括显著的窦性心动过缓(每分钟45次以下)、窦性停搏和/或窦房传导阻滞。患者常见的症状为乏力、头晕、眼花、胸闷等,严重者可出现黑蒙、晕厥、阿斯综合症(抽搐)等,乃至危及生命。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多可确诊。植入心脏起搏器是医治病窦综合征的最主要方法之一。
房室传导阻滞是指在心脏电激动传导进程中,产生在心房和心室之间的电激动传导减慢,或完全性/不完全性传导阻滞,常伴心脏泵血功能受损。根据传导阻滞程度的不同,可分为一度、二度1型、二度2型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又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心电图上一度房室传导阻滞表现为P-R延长(大于0.2秒);二度房室传导阻滞表现为部份心房的激动不能下传至心室(间歇性QRS波脱漏);三度房室传导阻滞P波与QRS波各自保持自己的节律,互不干扰,心房率大于心室率。
症状方面:一度房室传导阻滞通常无症状;
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可无症状或有心悸、心跳漏搏的感觉;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可有乏力、头晕,严重时可有黑蒙、晕厥、抽搐等,可能威及生命。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多可确诊。植入心脏起搏器是医治二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的最主要方法之一。
主要检查措施体表心电图是诊断多数心律失常最便捷的方法。心律失常发作时记录到的心电图是诊断心律失常的重要根据,多数心律失常可据此确诊。
1动态心电图(Holter监测)
可连续记录患者24小时-72小时的心电图,有助于捕捉到普通体表心电图由于记录时间短(≤3分钟)而漏诊的心律失常。
2经食道心房调搏
可用于某些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引发和诊断。
5植入式心脏事件记录器(ILR)
可植入患者皮下,在长达3年时间内循环记录患者可能存在的心律失常,适用于发作少且不能被心脏电生理检查引发的心律失常的诊断。
4心内电生理检查
通过在患者心腔内临时插入多根导管的方法,引发、诊断患者本来存在、而其他检查方法不容易确诊的心律失常,是目前诊断心律失常的“金标准”。
医治方法应根据心律失常的类型及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患者的症状等情况决定需采取的医治措施。医治通常包括发作时心律失常的控制、病因病灶的去除、心律失常基质的改进、预防心律失常的并发症等。医治手段包括药物与非药物医治。
经常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主要分为4类:▲I类为钠通道阻滞剂,如普罗帕酮、利多卡因、奎尼丁等;
▲II类为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
▲III类为钾通道阻滞剂,如胺碘酮等;
▲IV类为钙通道阻滞剂,如维拉帕米、地尔硫卓等。药物可控制部份患者的症状、减少部份患者的复发,但单纯药物医治对多数患者来讲并不是根治性医治。
非药物医治方法导管消融术:
可根治大部分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心房扑动;根治部份的室性心动过速;是有症状且药物医治效果不好的阵发性心房颤动和部份持续性房颤的一线医治方法。
植入式心脏起搏器:
可有效地医治病窦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等缓慢性心律失常。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可自动终止多数致命的心室颤动、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和部份室性心动过速的发作。
体外心脏同步电复律:
可用于终止某些快速型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等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体外心脏非同步电复律可用于迅速终止致命的心室颤动、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颈动脉窦推拿、捏鼻用力呼气然后屏气等反射性兴奋迷走神经的方法可用于终止部份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发作。
消融导管示意图。
长而细、能屈能伸的消融导管是医治很多快速型心律失常的利器。这类消融导管通过血管进入心脏,在消除“病变”后再撤出体外。
心脏起搏器植入示意图。
植入皮下的脉冲发生器(心脏起搏器)发出的电流通过起搏导线传导至心脏,激动心肌并引发心脏跳动。
本文来自作者原创投稿,未经许可,制止转载。如有需要请通过zsyywechat
.
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吗北京中科医院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