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结性心动过速 > 心动过速症状 > 心电图可用于儿童体位性心动过速非药物治疗

心电图可用于儿童体位性心动过速非药物治疗



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是一种具有异质性的疾病,其特征表现为体位改变(直立位)引起的心动过速,平卧位时缓解。心电图(ECG)是临床上常用的监测心率变化的检查手段。医院儿科的WenxinLu和HuiYan教授等通过临床研究两者的关系,并结合治疗,将研究结果发表在近日的TheJournalofPediatrics上。POTS的病因有低血容量,高肾上腺素能反应,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外周血管阻力异常等。其中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失调被认为是其病发生的决定性机制,并为治疗提供依据。POTS的治疗分为药物疗法和非药物疗法,疗效方面各报道不一致,这可能与个体之间自主神经功能的不同有关,本研究仅针对非药物疗法展开。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目的是探索ECG的变化能否预测儿童POTS对非药物治疗的反应。选取医院儿科的40名POTS患儿作为实验组,另外选取32名健康患儿作为对照,收集基本信息(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两种体位时血流动力学变化(心率、血压)和ECG的变化(QT间期离散度)。实验组的患儿均接受非药物治疗和为期3个月的电话随访,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以评估ECG的变化能否预测治疗的效果。注:QT间期离散度,已有研究表明该指标反映自主神经功能失调,QT间期离散度=最大QT间期-最小QT间期,心率校正的QT间期离散度=心率校正的最大QT间期-心率校正的最小QT间期。POTS的诊断标准:(1)平卧位时心率正常;(2)2个或以上的直立位不耐受症状,包括:头晕、胸痛、头痛、心悸、气短、胃肠道症状、面色苍白、视物模糊、黑矇、乏力、不适、晕厥、多汗;(3)症状转平卧位可缓解或消失,并且复发持续1个月以上;(4)直立试验阳性;(5)通过病史、查体和辅检排除心血管、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疾病。注:直立试验阳性:直立位平较卧位心率增加≥40次/分或最大值>次/分,且血压变化﹤20/10mmHg。健康儿童的选择标准:(1)无直立位不耐受症状病史;(2)无查体异常;(3)无不同体位的ECG异常;(4)无心血管、神经和内分泌疾病依据。所有参与者均无2周内发热病史,入组前均未接受POTS的相关治疗。实验组的患儿进行非药物治疗,具体包括:(1)直立位训练:1天30min靠近墙站立,若症状发生即躺下休息;(2)皮肤摩擦:使用柔软干燥的毛巾平行于长轴摩擦四肢内侧,1天2次,每次每肢5min;(3)吸气时腹部膨胀,呼气时腹部回缩至正常,1天30min以上。研究发现:实验组平均年龄11.4岁,其中25名男孩,15名女孩;对照组平均年龄10.6岁。与对照组的健康患儿相比,实验组的POTS患儿具有更长的QT间期离散度和心率矫正的QT间期离散度,但最小QT间期和心率校正的最小QT间期较短。统计也证实较长的心率校正的QT间期离散度是POTS发生的危险因子。在实验组中,对治疗有反应的患儿(30例)较无反应的患儿(10例)RR间期更长,同时,心率校正的QT间期离散度更长。统计也证实较长的心率校正的QT间期离散度是POTS患儿治疗无期望反应的危险因子。注:POTS按症状的发生频率评分为0~4分,0分:无症状;1分:1月内出现1次相关症状;2分:1月内出现2~4次相关症状;3分:1周内出现2~7次相关症状;4分:1日内频繁出现相关症状。评分减少幅度≥2分认为对治疗有反应,﹤2分认为对治疗无反应。从平卧位到直立位,POTS的患儿心率校正的QT间期与心率的上升呈正相关,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3,可用43.0毫秒作为心率校正QT间期离散度的截断值,其敏感度为90%,特异度为60%。因此,研究者得出,心电图可以用于儿童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非药物治疗反应的预测,具体指标为心率校正的QT间期离散度,其值的增大可降低POTS的非药物治疗反应。POTS可对患儿的学习和生活造成困扰,对其生理和心理的发育也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选择治疗方法对其恢复也尤为重要,非药物治疗法是一种安全无创可调整的方法,亦能减轻患儿家庭的经济压力,在临床中已的到广泛应用,但并不是所有的患儿都有效,本研究的治疗有效率为75%。现可认为直立位训练等方法能减少血管顺应性和心肺传感器的灵敏度,激活自主神经系统,减少直立位时血液在四肢中的积累,从而改善疾病的症状。该研究可能为POTS患儿的进一步分类治疗提供新的依据,但仍需进一步的试验和探索证实。

来源:丁香园

作者:江程程









































白癜风的治愈率高吗
白癜风去哪里治疗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mmglc.com/xdgszz/1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