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结性心动过速 > 心动过速症状 > 执业西药师每日一练

执业西药师每日一练



白癫疯那里治能治好吗 https://m-mip.39.net/nk/mipso_7157873.html

21、关于普萘洛尔抗心律失常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A、是用于治疗与交感神经兴奋有关的心律失常

B、对一般室性心律失常无效

C、对室性和室上性心律失常都有效

D、主要通过阻断β受体对心脏产生作用

E、高浓度时有膜稳定作用

22、下列属于非选择性β受体阻断剂的是

A、比索洛尔

B、普萘洛尔

C、美托洛尔

D、阿替洛尔

E、艾司洛尔

23、轻度阻滞Na+通道的药物是

A、利多卡因

B、普鲁卡因胺

C、普萘洛尔

D、胺碘酮

E、丙吡胺

24、对α和β受体均有阻断作用的药物是

A、酚妥拉明

B、普萘洛尔

C、拉贝洛尔

D、去甲肾上腺素

E、哌唑嗪

25、急性心肌梗死所致的室性心律失常宜用

A、丙吡胺

B、胺碘酮

C、维拉帕米

D、利多卡因

E、普萘洛尔

26、胺碘酮抗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是

A、提高窦房结和浦肯野纤维的自律性

B、加快浦肯野纤维和窦房结的传导速度

C、缩短心房和浦肯野纤维的动作电位时程、有效不应期

D、阻滞心肌细胞Na+、K+、Ca2+通道

E、激动α及β受体

27、不能阻滞钠通道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是

A、普鲁卡因胺

B、利多卡因

C、普罗帕酮

D、普萘洛尔

E、苯妥英钠

28、重度阻滞Na+通道的药物是

A、利多卡因

B、普鲁卡因胺

C、普萘洛尔

D、普罗帕酮

E、丙吡胺

29、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宜选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是

A、维拉帕米

B、异丙吡胺

C、苯妥英钠

D、普萘洛尔

E、利多卡因

30、奎尼丁对心肌细胞膜的作用主要是

A、促进K+外流

B、促进Ca2+内流

C、抑制Na+内流

D、抑制Ca2+外流

E、促进Na+内流

31、下列药物除哪项外都属于钙拮抗剂

A、溴苄铵

B、维拉帕米

C、地尔硫(艹卓)

D、硝苯地平

E、氨氯地平

32、以下抗心律失常药中,对光过敏的是

A、胺碘酮

B、奎尼丁

C、利多卡因

D、普萘洛尔

E、维拉帕米

33、急性心肌梗死引发的室性心律失常首选

A、维拉帕米

B、奎尼丁

C、胺碘酮

D、阿托品

E、利多卡因

34、利多卡因的电生理作用错误的是

A、缩短APD

B、显著减慢传导

C、ERP相对延长

D、降低自律性

E、促进K+外流

35、下列关于胺碘酮的叙述错误的是

A、降低窦房结和浦肯野纤维的自律性

B、对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均有效

C、阻滞心肌细胞钠、钙及钾通道

D、对α、β受体有激动作用

E、延长心房肌、心室肌、浦肯野纤维的APD、ERP

36、Ia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药理作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A、降低膜反应性

B、适度阻滞钠通道

C、减慢0相去极化速度

D、抑制Na+内流,抑制K+外流

E、APD缩短明显,相对延长ERP

37、下列药物中不用于抗心律失常的是

A、单硝酸异山梨酯

B、美西律

C、胺碘酮

D、比索洛尔

E、普萘洛尔

38、有关普萘洛尔抗心律失常的作用,下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阻断β受体

B、明显降低浦氏纤维的自律性

C、与强心苷合用治疗房颤效果好

D、高浓度有膜稳定作用,明显减慢传导速度

E、不宜用于室性心律失常

39、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最佳药物是

A、维拉帕米

B、奎尼丁

C、苯妥英钠

D、普鲁卡因胺

E、利多卡因

40、地高辛的中毒血清浓度为

A、2ng/ml

B、5ng/ml

C、20ng/ml

D、50ng/ml

E、ng/ml

21、

B

β受体阻断剂主要用于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所有β受体阻断剂在治疗抗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上作用相同,但是药物之间在β受体选择性、内在的拟交感活性、血管扩张作用以及膜稳定性上存在差别。普萘洛尔用于高血压、心绞痛、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肥厚型心肌病、嗜铬细胞瘤、偏头痛以及非丛集性头痛。

22、

B

根据受体选择性的不同,β受体阻断剂可分为三类:非选择性β受体阻断剂如普萘洛尔,竞争性阻断β1和β2受体,进而导致对糖、脂代谢和肺功能的不良影响。阻断血管上的β2受体,相对兴奋α受体,增加周围动脉的血管阻力。选择性β1受体阻断剂,如比索洛尔、美托洛尔和阿替洛尔,特异性阻断β1肾上腺素受体,对β2受体的影响相对较小。适于肺部疾病患者或外周循环受损的患者。有周围血管舒张功能的β受体阻断剂,兼有阻断α1受体,产生周围血管舒张作用的卡维地洛、拉贝洛尔;以及通过激动β3受体而增强NO释放产生周围血管舒张作用的奈必洛尔。

23、

A

利多卡因为IB类抗心律失常药,可轻度阻滞钠通道,抑制Na+内流和促进K+外流,使APD和ERP缩短,但APD缩短更为明显,故相对延长ERP,有利于消除折返。临床主要用于室性心律失常。

24、

C

有周围血管舒张功能的β受体阻断剂,兼有阻断α1受体,产生周围血管舒张作用的卡维地洛、拉贝洛尔。

25、

D

利多卡因属于Ⅰb类抗心律失常药,对短动作电位时程的心房肌无效,因此仅用于室性心律失常。对急性心肌梗死所致的室性心律失常效果好。同类药物美西律与利多卡因电生理作用基本相同,但急性心肌梗死者吸收较低。故临床常用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所致的室性心律失常。

26、

D

胺碘酮通过阻断介导复极的钾通道而延长心脏动作电位时程,从而增加心肌组织的不应期,用于治疗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其对心肌细胞Na+、K+、Ca2+通道均有阻滞作用。

27、

D

考查重点是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普鲁卡因胺、利多卡因、苯妥英钠和普罗帕酮均为I类抗心律失常药,都可以不同程度的阻滞钠通道;而普萘洛尔主要通过阻断β受体,减慢房室结及浦肯野纤维的传导速度抗心律失常。

28、

D

考查重点是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普鲁卡因胺和丙吡胺为IA类抗心律失常药,适度阻滞钠通道;利多卡因IB抗心律失常药,轻度阻滞钠通道;而普萘洛尔主要通过阻断β受体,减慢房室结及浦肯野纤维的传导速度抗心律失常;普罗帕酮则是重度组织钠通道,对钠通道有高亲和力。

29、

E

考查重点是利多卡因的临床应用。利多卡因为IB类抗心律失常药,可轻度阻滞钠通道,抑制Na+内流和促进K+外流,使APD和ERP缩短,但APD缩短更为明显,故相对延长ERP,有利于消除折返。临床主要用于室性心律失常。

30、

C

奎尼丁与心肌细胞膜钠通道蛋白结合后,阻滞钠通道,降低膜对Na+,K+等通透性,抑制Na+内流。奎尼丁主要用于心房颤动与心房扑动的复律、复律后窦律的维持和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

31、

A

本题采用排除法,除溴苄铵以外都属于钙拮抗剂,溴苄铵属于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药。

32、

A

胺碘酮不良反应较多,服药者常会发生显著的光过敏(20%),最终一些患者日光暴露部位皮肤呈蓝-灰色变(10%),严重影响美观。

33、

E

利多卡因的心脏毒性低,仅用于室性心律失常。如心脏手术、心导管术、急性心肌梗死或强心苷中毒所致的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纤颤。是急性心肌梗死引发的室性心律失常首选药。

34、

B

治疗量利多卡因一般对传导无明显影响。利多卡因是ⅠB类,阻断钠通道而发挥抗心律失常作用,对短动作电位时程的心房肌无效,仅用于室性心律失常。

35、

D

胺碘酮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复杂,对多种离子通道(钠、钙及钾通道)和受体(α和β受体)有阻断作用。能较明显地抑制复极过程,延长APD和ERP。胺碘酮具有所有四类抗心律失常活性,属于广谱抗心律失常药,其对α、β受体是阻断作用,故选D。

36、

E

Ia类此类药适度地阻滞钠通道,抑制Na+内流,同时抑制K+外流,使动作电位0相除极化速度减慢,传导减慢,APD及ERP延长,此外,也减少Ca2+内流,故有膜稳定作用。

37、

A

单硝酸异山梨酯是硝酸酯类抗心绞痛药。

38、

E

普萘洛尔用于高血压、心绞痛、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肥厚型心肌病、嗜铬细胞瘤、偏头痛以及非丛集性头痛。

39、

A

维拉帕米用于心绞痛,室上性心律失常,原发性高血压;注射液用于快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转复,心房扑动或心房颤动心室率的暂时控制。

40、

A

地高辛的不良反应(其中毒症状)主要见于大剂量应用时,常出现在血清地高辛浓度>2ng/ml时,但也可见于地高辛水平较低时,尤其是老年患者和低血钾、低血镁、甲状腺功能减退者。主要表现为心律失常,最多见的是室性早搏、室上性心动过速,很少引起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mmglc.com/xdgszz/112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