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结性心动过速 > 心动过速饮食 > 左右心室起源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分布及射频消

左右心室起源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分布及射频消



心内空间

左/右心室起源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分布及射频消融手术特点

作者:张俊蒙王云龙任学军韩智红

汪烨陈方胡大一

文章来源:中华内科杂志,,54(07)

摘要1

目的

系统比较起源于右心室和左心室室性期前收缩(PVC)分布特点及其射频消融手术特点的差异。

2

方法

纳入例频发性PVC患者,右心室起源的患者(右心室组)例,左心室起源的患者(左心室组)74例,比较两组间年龄、男性比例、消融功率、消融温度、放电时间、靶电位较QRS波提前时间、X线曝光时间、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等的差异。

3

结果

PVC主要起源于右心室(占79.1%),其中以右心室流出道(RVOT)最多(55.9%);起源于左心室较少(占20.9%);右心室组和左心室组相比:发病年龄较轻[(44.7±13.6)岁比(49.6±15.9)岁,P=0.],男性比例低[35.4%(99例)比55.4%(41例),P=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靶电位领先QRS时间、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和手术成功率右心室组比左心室组分别:(37.9±16.2)ms比(31.3±11.7)ms,P=0.;(85.1±36.9)min比(.8±45.5)min,P=0.;(12.3±9.2)min比(15.90±10.8)min,P=0.和96.4%比89.2%,P=0.。

4

结论

射频消融频发PVC手术成功率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与左心室起源频发PVC相比,右心室起源患者发病年龄较轻,女性多发;射频消融手术较容易,手术时间和X线曝光时间短,手术成功率高。

特发性频发室性期前收缩(prematureventricularcontractions,PVC)是心悸症状常见原因[1]。传统认为PVC是良性的,一般不引起心脏结构和功能恶化;但近期研究发现频发性PVC,特别是当PVC负荷大于15%时可导致心动过速相关心肌病[2,3,4,5]。导管射频消融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PVC的方法,与抗心律失常药相比,可明显改善心功能[6],近年来为大家所广泛接受并应用于临床。

随着射频消融治疗PVC患者数量增加,发现起源部位不同的PVC其消融方法、难易程度以及手术成功率有很大差异。我们通过对首都医科医院(医院)例行射频消融的频发PVC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系统比较起源于右心室和左心室的频发性PVC分布特点及其射频消融手术特点的差异,为临床电生理医师对PVC射频消融治疗提供有益的借鉴。

资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

–年期间在医院行射频消融治疗的PVC患者例。

入选标准:

(1)男女不限,年龄18~80岁;

(2)明显PVC相关临床症状:如心悸、气短及乏力等,且药物效果欠佳或不愿应用药物治疗;

(3)24h动态心电图示:PVC总数大于1万个或PVC负荷在10%以上[5];

(4)尽管未满足标准(3),但PVC相关症状严重,在精神上影响较大且有迫切手术要求的患者;

(5)术中明确PVC起源于右心室或左心室;

(6)心脏彩色超声检查无明显结构异常。

排除标准:

(1)术中明确PVC起源于心外膜或部位不确定者;

(2)合并室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心房扑动以及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3)合并致室性期前收缩的其他躯体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低,电解质紊乱等;

(4)合并器质性心脏病。

2传统电生理标测指导射频消融方法

Seldinger法穿刺股静脉/动脉置入右心室电极和消融电极;在X线指导下将消融大头送至目标部位;采用起搏标测和激动顺序标测,前者以大头电极起搏标测图形与体表心电图中至少11个导联PVC图形一致点为消融靶点,后者以PVC时最早心室激动点为消融靶点;进行普通消融导管温控模式消融。

3Carto系统标测指导射频消融方法

结合X线透视,于体表初步解剖定位处,用冷盐水灌注温控消融导管,在Fam模式下行心脏解剖结构重建。对自发或药物与电刺激诱发的PVC,同时取点行PVC激动标测。标测系统时间窗口设置为PVC偶联间期周长减10~20ms激动时间参照体表心电图上QRS波的峰值点自动计算,并行人工校正,建模及校点同时进行。

各点激动时间以彩色编码插绘在三维解剖图像上,红色代表最早激动时间。三维图像上的最早激动点提示为PVC起源点,若较体表心电图QRS波显著提前则确定为消融靶点;进行冷盐水灌注导管温控模式消融。

4手术成功的定义

放电后PVC终止,即刻及30min内重复心室刺激和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不能诱发PVC为手术成功。

5信息提取和录入

通过医院病案数字化管理系统对研究对象进行回顾分析,提取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一般信息,以及诊断、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24hPVC数、24h总心率、手术时间、手术结果、X线曝光时间、放电时间、消融功率、消融温度、靶电位领先QRS时间等信息。信息录入由两人完成,如有争议信息,请电生理学专家进行核准后录入。

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资料均经方差齐性和正态性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资料采用Mann–.WhitneyU检验。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1一般临床资料

例行射频消融治疗的PVC患者年龄18~78(45.7±14.3)岁,男性例(39.5%);其中右心室起源者例(右心室组),左心室起源者74例(左心室组)。两组年龄、男性所占比例、体重、BMI、LVEF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身高、24hPVC数、24h总心率及PVC负荷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表1)。

2左心室和右心室起源PVC的典型心电图特征

(图1)

左/右心室起源的室性期前收缩的典型体表心电图

注:RVOT:右室流出道;TA:三尖瓣环;LCC:左冠窦;AMC:主动脉瓣–.二尖瓣连接处;纸速:25mm/s

典型心电图表现:(1)右心室起源PVC多呈左束支形态,V1导联呈QS或rS;(2)左心室起源PVC多呈右束支图形,V1导联呈RS或R;(3)Ⅱ、Ⅲ和aVF导联主波方向与起源高度相关:正向R波振幅越高,则起源位置越高,如流出道起源PVC为高R波,而基底部起源PVC主波可能为负向;(4)间隔部起源的PVC其QRS间期较游离壁者小。

3PVC起源部位及射频消融手术成功率

例PVCs患者中,右心室组、左心室组和总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6.4%(例),89.2%(66例)和94.9%(例)。进一步分析显示,在右心室组中,右心室流出道(rightventricularoutflowtract,RVOT)间隔例(55.9%,/),右流出道游离壁59例(16.7%,59/),三尖瓣环15例(4.2%,15/),右心室间隔6例(1.7%,6/),右心室游离壁1例(0.3%,1/),右心室乳头肌1例(0.3%,1/);

在左心室组,主动脉瓣–.二尖瓣连接处(aortomitralcontinuity,AMC)18例(5.1%,18/),左冠窦12例(3.4%,12/),二尖瓣环12例(3.4%,12/),右冠窦7例(2.0%,7/),左后分支5例(1.4%,5/),左乳头肌4例(1.1%,4/),左–.右冠窦之间4例(1.1%,4/),左心室游离壁4例(1.1%,4/),左前分支3例(0.9%,3/),左心室间隔3例(0.9%,3/),左His束旁2例(0.6%,2/),见表2。

4左心室和右心室起源的PVC射频消融手术相关参数及手术成功率的比较

(表3)

对右心室组和左心室组PVC患者的射频消融手术相关参数和手术成功率进行比较发现,消融功率、消融温度和放电时间在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靶电位领先QRS时间、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和手术成功率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讨论

本研究严格按照入选标准纳入例频发性PVC患者,对其研究发现,频发性PVC在18~78岁成人均有发作;男性(例,占39.5%)少于女性。进一步分析显示,右心室组PVC的发病年龄较左心室组明显年轻,均值相差约5岁(P=0.);从性别上看,右心室PVC女性发病较多(64.6%),左心室PVC男性多发(55.4%)(P=0.)。

Yamada等[7]的研究发现,约70%RVOT来源的室性心律失常为女性,而约70%主动脉窦部起源的为男性。该发现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即右心室PVC多发于女性,而左心室PVC多发于男性。同时,我们还发现两组的体重、BMI以及LVE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体重和BMI的差异可能是由两组之间性别差异所致;尽管LVEF在两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但均在正常范围,可能与左心室组年龄高于右心室组有关。目前尚不能说体重、BMI和LVEF与PVC的左/右心室分布有直接相关性,这有待进一步大样本研究予以明确。

本研究发现,近80%的PVC起源于右心室。Iwai等[8]研究结果发现,RVOT占82%(例),左心室流出道(leftventricularoutflowtract,LVOT)占18%(22例)。尽管上述研究其对象为单纯流出道PVC,却清晰地说明右心室起源PVC多于左心室,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我们进一步对PVC的起源部位进行细化,系统研究其在左心室/右心室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在右心室组,起源部位主要集中在RVOT,占总数的72.60%,而起源于三尖瓣环、右心室、右心室乳头肌的PVC则很少;在左心室侧,各起源部分的分布较分散,并无明显的集中部位。

AMC起源PVC最多,为18例(占5.08%),其余部分均不足5%。Tada等[9]发现,源于二尖瓣者占5%(19例);Doppalapudi等[10]报道,在局灶性室性心动过速或PVC患者中起源于左心室乳头肌者占2.41%(7例);这些结果与本研究相似或接近。

PVC起源部位不同直接影响手术方式,对于右心室来源的PVC,本中心一般通过右股静脉通道,单导管消融;而左心室来源的PVC,则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股动脉逆行法或穿间隔进行消融。为明确左/右心室起源PVC对射频消融手术影响的差异,我们将两组PVCs的手术时间、手术结果、X线曝光时间、放电时间、消融功率、消融温度、靶电位领先QRS时间和手术成功率等进行对比研究。

结果显示,总的手术成功率为94.9%,右心室组手术成功率显著高于左心室组(P=0.);左心室起源PVC所需手术时间均值延长约15min(P=0.),左心室PVC的X线曝光时间较右心室组长约4min(P=0.);右心室组靶电位领先QRS时间较左心室组更早,均值相差约6ms(P=0.)。

导致这些差异的可能原因:

(1)右心室起源PVC大部分集中在RVOT,该部位经股静脉即可到达,操作简单;而左心室需穿股动脉或房间隔穿刺。

(2)术前根据体表心电图判断,可疑右心室起源PVC者,术者常常会首先标测消融右侧无效后再进左心室。

(3)左心室PVC分布较分散,不少是源于AMC[11]、乳头肌[12]、左前/后分支[13]等部位,而这些部位导管不易到位,操作难度较大。

本研究局限性:(1)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且为横断面研究,仍有待进一步大样本量进行前瞻性的对照研究;(2)传统标测和三维标测消融方法的选择,也可能增加本研究的偏倚[14]。

综上所述,本研究主要发现有:

(1)右心室起源的PVC发病年龄较左侧小;

(2)右心室PVC多发于女性,而左心室PVC男性多见;

(3)PVC主要起源于右心室,其中以RVOT最多;左心室较少,且起源部位分散;

(4)与左心室起源PVC相比,右侧射频消融手术较容易,手术时间和X线曝光时间短,手术成功率高。

总之,射频消融PVC手术成功率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白癜风药物
北京看白癜风医院哪里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mmglc.com/xdgsys/5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