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结性心动过速 > 心动过速饮食 > 遗传性心律失常之长QT综合征

遗传性心律失常之长QT综合征



怎样区别是不是白癞风 http://pf.39.net/bdfyy/zjft/210601/9014714.html

作者:二呆姐姐

在小编还是个在心内科预见习的小白时,接触过一个较特殊的病例,也自此打开了对心内科兴趣的大门。

29岁年轻女性,反复无明显诱因晕厥11年,再发加重伴反复胸闷、心悸3月余;18导联心电图提示长Q-T,心脏彩超无明显异常。仔细询问病史患者并无药物、运动等继发性或诱发因素。

某次患者再发短暂意识不清,遥感心电捕捉到尖端扭转型室速(Tdp),QTcms明显延长。经科内教授讨论,患者的临床诊断符合先天性长QT综合征(congenitallongQTsyndrome,cLQTS)。

Osmosis.org

cLQTS是一种心脏离子通道病,又名复极延长综合征,患病率约为1/,是由编码心脏离子通道(包括钾、钠、钙通道亚单位)及相关因子和膜调节蛋白的基因突变造成,在心电图上的表现为QTc间期延长和T波异常(QTc实际上是指校正心率后的QT间期,计算方法为:

QTc正常ms,动作电位时程延长,膜电位不稳定,易引发早期后除极和触发活动,诱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Tdp,主要临床表现为晕厥、心跳骤停和心源性猝死。

Osmosis.org

LQTS多于20岁以前第一次发病,女性多于男性,有研究表明在出生第一年猝死的婴儿中,几乎有10%携带导致LQTS的基因突变,新生儿QT间期延长会增加猝死的风险。

若反复出现情绪波动、体力活动或压力引起的晕厥,伴随胸痛或心悸的晕厥,不明病因的癫痫,婴儿心动过缓以及已知有LQTS家族史,则需要警惕长QT综合征的可能性。

诊断方面,正常QTc上限——男性为ms,女性为ms,正常人的平均QTc为±20ms。

在临床上出现不明原因的晕厥时,QTc≥ms就足以做出诊断。年ESC指南中建议将QTcms作为无家族病史的无症状患者诊断LQTS的阈值。LQTS的诊断需依据临床病史、家族史、心电图检查和基因筛查,下表是自年延用的LQTS的诊断标准评分。

指南Ⅰ类推荐:临床诊断cLQTS的患者建议做遗传咨询和基因检测。

部分静息状态下QTc正常的隐匿性患者或QTc处于临界值的则需要一些激发试验如仰卧-立位试验、运动试验或肾上腺素注射以进一步检查确诊。

在心肌动作电位复极化过程中,钠离子停止内流,钾离子在几个时期通过不同通道外流,是主要的外流离子,而内流的钙离子与外流的钾离子相抵构成平台期,多个环节环环相扣,从而完成正常的复极化。

而内流INa通道失活障碍,外流的IKs,IKr等通道的功能下降,ICaL的内流增加,均会导致复极化时程的延长,因此LQTS有10余种相关的基因突变及对应临床亚型(LQT1-13,JLN1-2等),致病基因不同,其心电图表现、诱发因素、危险分层及治疗都有所不同。

临床上常见的cLQTS有LQT1、LQT2(中国人中最常见)和LQT3亚型,占cLQTS患者的75%左右。

我国以LQT2多见

约5%到10%的LQTS患者存在多个基因突变,比起单一突变,这些患者通常起病年龄更小且表型更严重。

根据查阅文献,LQT1、2型发生心律失常事件的概率相较LQT3要高,与交感神经的刺激相关。

LQT1患者在情绪激动、运动等交感神经活性增加时危险性升高,然而有20-40%的LQT1患者在静息状态下的QTc间期正常,具有一定隐匿性,交感刺激会引起QT和QTc延长,有研究显示LQT1和LQT2型的风险随着QTc的延长而增加,这种相关性在LQT3型中不明显。

LQT2患者暴露在突如其来的噪音中的风险更高,特别是当他们处于休息或睡眠状态并被突然唤醒时。

其实,睡眠并不是均匀的安静状态,因为在快速动眼睡眠期间,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活动性都可以增高,突然的刺激可能会导致心律失常。

在LQT2患者中女性发生心脏骤停的风险大于男性,产后阶段尤其处于高危状态(特别是前9个月),可能的机制是在抚养婴儿期间更容易遭遇睡眠中断。

因此,让伴侣在夜间承担起照顾婴儿的责任是可以理直气壮的。另外,LQT2患者对低血钾水平也非常敏感。

LQT3患者的心脏事件发生率低于LQT1和LQT2患者,但由于通常为夜间安静状态下隐匿发病,救治难以及时,病死率高于LQT1和LQT2患者。

因此,明确的LQT3患者可能是一级预防放置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mplantablecardioverterdefibrillator,ICD)的候选对象。

回顾上述青年女性患者,在病房的一天早上再次发作晕厥,恢复意识后心率偏慢,管床医生予异丙肾上腺素对症处理,出现频发房早,故暂停异丙肾,予尽快安装临时起搏器。

cLQTS患者的药物治疗首选β受体阻滞剂,那么异丙肾上腺素的使用不矛盾吗?

异丙肾上腺素可以升高心率,缩短QTc值,减少长间歇诱导的Tdp发作,抑制室颤的发生,适用于心脏停搏或心动过缓诱发的Tdp。

1

但异丙肾上腺素只用于以下情况均符合时:

①获得性LQTS(包括药物诱发、心源性等因素)等导致的Tdp;

②长间期依赖性Tdp;

③心脏起搏器无法立即安装;

④存在心动过缓、心脏停搏。

不能用于cLQTS或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

但通过查阅资料发现一篇casereport提到,一位19岁先天性LQT2型女性患者表现为反复Tdp电风暴,对静脉注射异丙肾上腺素有良好的反应,不排除这是个例,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仍待证明。

对于这样一位高度怀疑先天性长QT综合征的青年女性,使用异丙肾控制Tdp需要谨慎。考虑到患者符合多个高危因素,后续的治疗予加用了β受体阻滞剂+ICD植入术。

在药物治疗上,研究表明β受体阻滞剂能有效减少心脏不良事件,但效果上LQT1LQT2LQT3,且不同种类的β受体阻滞剂疗效也有差异,常用的普萘洛尔、阿替洛尔、纳多洛尔效果较佳,而美托洛尔效果差,不推荐使用。其中对于LQT2型患者来说,纳多洛尔的疗效较有优越性。

非药物治疗方面,左心交感神经去除(LCSD)和植入ICD是两种公认的非药物疗法,其中植入ICD较常开展,它可以是发生恶性心律失常时体内的哨兵和救命稻草。

然而每一次ICD电击产生的疼痛和恐惧往往会引发反复发作的室速和/或心室颤动,形成恶性循环,这可能导致多次ICD电击的电风暴。

这时候LCSD就需要得到重视了,它可以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作,减少植入式ICD的放电次数,从而达到患者生活质量的优化。

此外,随着研究的深入,基因特异性治疗在未来也将成为可能。

最后不免老生常谈,无论是LQTS患者的家属还是普罗大众,都应该有意识学习心肺复苏的技能,尤其是胸外按压。

参考文献:Inheritedcardiacarrhythmias.NatRevDisPrimers.Jul16;6(1):58TheQTsyndromes:longandshort.Lancet.Aug30;():-63ESCGuidelinesforthemanagementofpatientswithventriculararrhythmiasandthepreventionofsuddencardiacdeath:TheTaskForcefortheManagementofPatientswithVentricularArrhythmiasandthePreventionofSuddenCardiacDeathoftheEuropeanSocietyofCardiology(ESC).EurHeartJ.Nov1;36(41):-.AHA/ACC/HRSGuidelineforManagementofPatientsWithVentricularArrhythmiasandthePreventionofSuddenCardiacDeath:AReportoftheAmericanCollegeofCardiology/AmericanHeartAssociationTaskForceonClinicalPracticeGuidelinesandtheHeartRhythmSociety.JAmCollCardiol.Oct2;72(14):e91-e218ESCGuidelinesforthediagnosisandmanagementofsyncope.EurHeartJ.Jun1;39(21):-Efficacyofdifferentbeta-blockersinthetreatmentoflongQTsyndrome.JAmCollCardiol.Sep30;64(13):-8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共识升级版)[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4(03):-.

图片:网络(侵删)

编辑:小黑屋编委会

本文来自双鸭山科研小黑屋,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有需要请联系小编或zsyyxhw

.

转载请注明:http://www.mmglc.com/xdgsys/136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