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结性心动过速 > 心动过速饮食 > 武连仲教授经验颈项区针刺失眠

武连仲教授经验颈项区针刺失眠



武连仲(-),男,主任医师,教授,硕土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运用中药、针灸治疗各种脑病、中风、偏瘫、面瘫、痛症、神经痛、神经内科系统病、神经衰弱、抽动、震颤等各种中医针灸疑难症。

关于颈项区治疗经验

前言

颈项区为人体的中承上启下的一部分,它上承头面,下连躯干,是人体的重要一环,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而古今文献对其的重要意义却少有记载,武连仲教授对针刺颈项区穴位治疗局部疾病及远端其他部位疾病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扩大了颈项部取穴的范围以及治疗疾病的种类,为临床研究提供了思路。

理论基础

武老认为颈项区在人体中是极为重要的部分,古人便有“颈者,头之蒂也”,要求端直。又有“背驼者可入朝为宰,颈斜者不可入仕为第之说”。颈项位于头与躯干的交汇处,是头部气血,神气的通道。耳前为颈,颈主血;冠下为项,项主气。这便是对颈项部定位及功能的明确定义。颈项部的治疗不应该只局限于腧穴、归经,且颈项区针刺不仅仅局限于治疗颈部疾病,而应该注意对全身的生理、病理及治疗作用,进而发现颈项区的更多功用。

1

以武老治疗痉挛性斜颈为例

武老认为此病应分筋结筋聚,在颈部以一侧为主,另一侧为辅,即结为主,聚为辅。临床上一般多选取颈部筋聚之处,施扬刺法,不拘于穴位,现在中间刺一针,直抵经筋,再刺四周,取4-8针,均刺在筋聚之处,深度约25mm以上。也可取阿是穴,在筋聚明显之处排刺以泻法,不明显之处平补平泄。而且应该先针其结,后针其聚。此法在治疗痉挛性斜颈的临床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

以武老经验穴颈臂穴为例

此穴属经外奇穴,有疏通经络、强筋健骨之功效,主治手臂麻木、上肢瘫痪等症。武老将此穴重新定位:颈部平第四颈椎棘突,斜方肌前缘和喉结的后缘连线的中1/3和后1/3的交界处。选择1.5寸毫针,刺向椎体前缘,提插寻求针感,一次窜动即可,待患者有触电感传至手指即可出针,不留针或留针30min。感亦可窜向肩臂及胸内。此法治疗偏瘫上肢麻木无力,肘膝关节病变,甚至带状疱疹后遗肋间神经痛有奇效。

3

武老治疗吞咽障碍和语言障碍等症

取三廉泉穴,所谓三廉泉是指前廉泉——下颌后1寸,上廉泉——舌骨正中上缘,正廉泉——甲状软骨与舌骨体之间的凹陷处。在治疗上前廉泉偏泻,有活络舌窍之功;上廉泉偏通,有滋润喉咙,通关利窍之用;正廉泉偏补,可滋阴补水,填精益髓。此三穴均在颈部,主治语言不利,吞咽障碍,痴呆及精液不足所致的咽喉部疾患的效果良好。

4

风池四刺法

在项部,风池四刺法可治疗多种疾病。斜刺可疏风清热,平肝潜阳,治疗外感疾患,面神经麻痹,肝阳上亢头痛等病。平刺可疏通经络,活血止痛,治疗中风偏瘫、耳鸣、肩臂疼痛不举等症。深刺可通关利窍,降逆开闭,治疗言语不利,吞咽困难、梅核气等症。横刺可益髓健脑,活血通络,治疗缺血性卒中,老年性痴呆,眩晕、脑供血不足等病。

5

足太阳膀胱经的经穴天柱穴

此穴有疏通背部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之阳气的作用。常用于后头、项部、肩背、腰腿等部分的淤阻疼痛及痿软等疾病。还可以配合风池、完骨,用以养血健脑。

结语

从现代神经解剖学上来看颈部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分支,通过针刺颈项部诸多腧穴来治疗疾病,临床上可刺激神经干,松解局部组织痉挛、粘连,活血通络,增加肌营养作用,促进血液循环及组织器官功能恢复。此疗法侧重神经解剖的近部取穴,不仅局限于治疗颈部的局部疾患,对于其他部位亦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武老正是运用这一原理治疗多种疾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今后临床开发颈项区的多种治疗作用,提供了思路。

“五心穴”,诊疗顽固性失眠

顽固性失眠,被人誉为精神上的“牛皮癣”,常屡治不愈、反复好发,令医者束手无策,本文详述武连仲教授独特的“五心穴”,从心入手,注重调神,诊疗顽固性失眠,简便速效,值得推广。

失眠又称“不寐”,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失眠患者越来越多,轻者头晕头痛、烦躁重者焦虑、抑郁,甚至痛不欲生,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迁延不愈者便发展成为顽固性失眠。西药治疗虽有一定疗效,但长期服用容易产生耐药性、成瘾性及戒断性反应等副作用,随着人们自我保健意识的提高,也渐不为人所接受。

武老临床多重调神,从心入手,认为神不安会失眠,神过安也会失眠,失眠的病因很多,诸如情志内伤、思虑太过、房劳过度、惊恐伤肾、饮食不节等,最终致阳不入阴、神不守舍,故治疗法则以宁心安神为主。

五心穴介绍

“五心穴”即双涌泉(足心)、双劳官穴(手心)及水沟穴(头心),为组穴

涌泉,是足少阴肾经之井穴,阴阳二气之根皆从下而上,刺肾经井穴兼根穴涌泉,可固阴阳之根、滋阴清热、交通心肾,使水升火降、上下相贯,虚火上炎可壮水制火,实火独亢者亦能釜底抽薪。《灵枢?经脉》曰:

“肾足少阴之脉……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

水沟穴,人中,属督脉,手足阳明之会,贯心络肾,上通于脑,并与任脉交于龈交,使阴阳二脉相连系。《会元针灸学》曰:

“水沟者……鼻下长沟中,有手足阳明经相挟,土镶金邦,经水交合故名水沟。”

刺水沟穴可安神定志,醒神开窍,天地交泰,阴阳交合,气血畅行,神府得养,魂魄意志各行所司。《素问?骨空论》曰:

“督脉……别绕臀至少阴……贯脐中央上贯心。”

劳宫是心包经之荥穴,性清善降。清代廖润鸿《集成》曰:

“荥主身热,心邪也。”

荥穴主治心之疾患,心属火,身热为心火亢盛的主要病症之一,热伤神明则心烦失眠,故刺劳宫穴可清痰舒气,开七情之郁结,清胸膈之热,清心安神。《灵枢?经脉》曰:

“手心主之别,名日内关……循经上系于心,包络心系。”

笔者有幸师从武老,聆听言传身教,感悟颇深,受益匪浅,并运用“五心穴”在临床上治疗顽固性失眠50例,疗效甚佳,全部治愈。50例中,男5例,女45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72岁,病程最短半年,最长40年,都曾接受过中西药治疗,虽也改善一时睡眠状况,但大都迁延不愈,痛苦不堪。

“五心穴”针刺操作方法

采用针刺“五心穴”:

水沟穴,向上斜刺7~12mm,以眼球湿润为度;

涌泉穴,直刺12~25mm,针感胀痛即可;

劳宫穴,直刺7~12mm,针感胀痛即可。

手法均以适量雀啄泻法为主,留针25分钟。

经治疗睡眠保持在6.5小时以上者为治愈,50例中,1次治愈45例,2次治愈3例,7次治愈2例。

兹选几例验案列举于后。

“五心穴”验案

1 中风失眠

患者,男,44岁,回族,年10月10日就诊。脑梗死恢复期,彻夜不寐月余,表情淡漠,言语不清,舌暗红、苔薄,脉弦细。

辨证:肝肾阴虚,心火独炽,心肾不交,神志不宁。

针刺水沟、涌泉,即日睡眠改善,后又仅取双涌泉穴,治疗2次睡眠正常,3个月后随访,睡眠正常。

2 耳鸣失眠

患者,女,36岁,维吾尔族,年3月6日就诊。年因车祸损伤内耳导致外伤性耳鸣,精神刺激,情志欠畅,常抑郁寡欢,近半年来因工作问题而致整夜不能入睡,并伴烦躁,心悸不宁。神疲胆怯,善惊易恐,头晕目眩,耳鸣颞胀,纳食不香,记忆力减退,舌淡红、苔薄。脉细稍数。

辨证:情志内伤,惊恐伤肾,阳不入阴,神不守舍。

针刺水沟、涌泉,2次后睡眠及心悸、神疲胆怯等症改善;1周后能入睡7小时,纳香,精神爽;3个月后随访,除耳鸣外诸症消失。

3 头晕失眠

患者,女,59岁,汉族,年3月26日就诊。因颈椎病导致头晕、耳鸣、失眠十余年,现人寐艰难,甚至彻夜不眠,心烦口干,舌质红而少苔,脉细数。

辨证:肾水亏虚,心阳独亢。

治则:壮水制火、交通心肾。

取双侧涌泉穴治疗1次,睡眠即见好转,2次后睡眠正常,1个月后随访未见复发。

4 头痛失眠

患者,女,23岁,维吾尔族,年5月4日就诊。无明显诱因头痛,头晕、失眠,常伴有心悸,时达半年有余,舌淡红、苔薄,脉细弱,除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外,余各项检查均正常,在心内科治疗20余天无效转针灸科。

辨证: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心神失养,神不守舍。

针刺取水沟、双涌泉、双劳宫穴,治疗1次,当晚头痛头晕减轻,能入睡3小时,治疗4次睡眠正常,余症均除,又巩固治疗3次,痊愈出院。

5 单纯失眠

患者,男,72岁,汉族,退休教师,年1月13日就诊。失眠长达40余年,曾服用各种镇静剂不效放弃,经常彻夜不眠,偶能入睡,醒后再难入睡,腰膝酸软,时头晕耳鸣,健忘,纳可,二便尚调,舌淡、苔薄白,脉细数。

辨证:劳倦内伤,心肾不交。

治疗取双涌泉、双劳宫穴治疗1次,当晚能睡3小时,治疗2次能睡5小时,患者及家人皆大喜,治疗1周后能入睡7小时,中途无苏醒和梦扰现象,1年后随访无复发。

经验总结

“五心穴”为组穴,可单用亦可伍用,临床多以涌泉穴为主,根据病情配伍劳宫穴和水沟穴组合施治疗效更好。

中风及情感障碍配水沟穴为宜,加强镇静安神之功;更年期或烦躁易怒可配劳宫穴,两者井荥相配,实泻其子,虚补其母,制中有生、刚柔相济的关系符合阴阳交泰和互根的道理,从而水火交融,心肾相交,故宁心安神。

注意:因“五心穴”均属通智调神之峻穴,应向患者事先讲明,涌泉穴、水沟穴针感锐痛,劳宫穴敏痛,以免引起患者惧怕。

治疗期间应同时治疗原发病,畅调情志,忌浓茶,节肥甘,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顽固性失眠临床常见,扰人尤甚,其病机最终为阳不入阴、神不守舍。“五心穴”取穴少而精,通过经络学说,概括、切中了失眠的病机,既体现了中医的辨证施治,又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方法简单,疗效明显,易掌握和推广。

附:妙方治疗失眠多梦易惊醒

古往今来,中医中药对睡眠障碍有着独到的理论认识,并以其安全可靠,简便廉效、无依赖性等特点赢得了广大患者的青睐,你可以根据自己的临床表现,针对性地选择一下中成药进行自疗。

肝火扰心

失眠多梦,甚则彻夜不眠,急躁易怒;头昏头胀,目赤耳鸣,口干口苦,大便干结,小便黄赤。

龙胆泻肝片

心脾两虚

不易入睡,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食少,头晕目眩,四肢倦怠,腹胀便溏,面色少华,月经量多或淋漓不尽,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归脾丸

心肾不交

心烦不寐,入睡困难,心悸多梦,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少津,男子遗精,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细数。

天王补心丸

食滞脾胃

夜卧不安,脘腹胀痛,恶食呕吐,嗳气酸腐,便溏或不畅,舌苔厚腻,脉滑或滑数。

保和丸

气血亏虚

失眠多梦,心悸怔忡,早醒易惊,月经量少,精神萎靡,头晕目眩,神疲纳差,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或虚大无力。

八珍丸

心火炽盛

心烦不寐,躁扰不宁,早醒易惊,口干舌燥,小便短赤,口舌生疮,舌尖红,苔薄黄,脉数。

导赤片

胆热痰扰

终日惕惕,胆怯心悸,触事易惊,心烦不眠,胸闷脘痞,痰多色黄,泛恶嗳气。虚烦不寐,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安神温胆汤

肝血不足

虚烦失眠,心悸不安,头晕目眩,咽干口燥,月经不调,舌红脉数

酸枣仁软胶囊

心肝不和

失眠不安,心中烦乱,精神恍惚,常悲伤欲哭,不能自主,哈欠频作,舌淡红苔少。

甘麦大枣汤

心气虚寒

夜寐多梦,健忘盗汗,心悸怔忡,畏寒喜暖,神疲乏力,早醒不安,舌淡苔白。

柏子养生丸

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mmglc.com/xdgsys/111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