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结性心动过速 > 心动过速护理 > 波士顿科学SICD系统正式在华上市
波士顿科学SICD系统正式在华上市
摘要全球首款S-ICD系统中国上市仪式隆重召开,开创中国心脏性猝死疾病预防和治疗“无触”新纪元。
来源:健康界
年1月13日,中国海口——波士顿科学公司(BostonScientific,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BSX)旗下心脏领域创新产品——皮下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下称S-ICD系统)中国上市仪式于“中国国际心脏起搏高峰论坛”期间隆重召开。作为目前全球首款、也是唯一一款上市销售的不经静脉导线技术的植入性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即波士顿科学的S-ICD,可以在不接触心脏及血管的情况下,为突发性心脏骤停(SCA)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保护与治疗方案,同时有效降低使用传统经静脉心律转复除颤器所导致的并发症风险。来自海内外心内科和心律失常领域的顶尖学者、专家共同见证产品上市,并就中国心脏性猝死预防和治疗的现状和未来展开积极探讨。上图:皮下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S-ICD系统)减少并发症的除颤器需求迫切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生率逐年增高,心脏性猝死也呈上升趋势,并成为我国心血管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心律失常患者约有万人,每年约54万人发生心脏性猝死,高居世界首位。中国医学科医院心律失常中心主任张澍教授指出:“绝大多数心脏性猝死是由室颤所导致的心跳骤停引起,当患者发生心脏性猝死时,是否能及时有效地除颤,是拯救患者生命的关键。”心脏性猝死的发生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当持续性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突然发作而又无法被迅速终止时,一种可以随身携带的除颤器——ICD就成为全球最有效的抵御心脏骤停猝死的治疗方案。ICD植入于胸腔,通过除颤导线经静脉与心脏相连接,监测心脏的活动,当出现致命性心律失常时给予及时治疗,但仍会发生经静脉导线植入而导致的感染、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如何才能减少甚至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为突发性心脏骤停患者提供更好的保护方案,一直是困扰医学界的难题。S-ICD系统问世为患者提供更好地选择作为目前全球首款、也是唯一一款上市销售的波士顿科学的S-ICD系统,能够为心脏性猝死患者提供同样保护,而且是在皮下植入,植入于左侧肋骨旁,无触心脏以及血管,可以彻底杜绝可能的血管损伤,减少潜在全身性感染风险,并保留静脉通路,避免经静脉导线植入或拔除的相关并发症。张澍教授表示:“长期以来,ICD是防止心脏骤停猝死唯一有效的器械治疗方法,并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如今,S-ICD系统的问世,在不接触心脏和血管的前提下能够提供与经静脉ICD同样的预防心脏骤停的治疗,为心脏骤停风险患者提供了更好的选择。”皮下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S-ICD系统可以检测心脏电活动并提供除颤治疗。S-ICD系统旨在为发生致命性室性心动过速但没有心动过缓症状、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或自发性频发室性心动过速(可通过抗心动过速起搏治疗完全缓解)的患者提供除颤治疗。完成首批植入开创中国“无触”新纪元从年概念论证起,S-ICD系统凭借着近15年的临床数据和植入案例,以全球领先的技术创新获得国际市场和行业的双重认可。年和年S-ICD系统分别获得CE认证和美国FDA批准;年,S-ICD系统更是获得第七届盖伦奖“年度最佳医疗技术奖”。截止目前,波士顿科学S-ICD系统全球已植入近26,台,其长期安全性和有效性也得到EFFORTLESS研究数据的证实。年S-ICD获得CFDA批准在中国上市,首批植入案例在中医院、医院、医院、中医院、医院、医院、医院等顺利完成,正式拉开中国心脏性猝死疾病预防和治疗“无触”新纪元。上市会现场,专家们也详细分享了中外成功植入的病例报告。作为在心脏疾病治疗领域拥有全方位解决方案的领导企业,波士顿科学副总裁兼北亚区总经理王欣先生表示:“过去30余年,波士顿科学持续探索为心脏性猝死疾病治疗提供更多创新微创医疗解决方案。相信此次S-ICD系统在中国的正式上市,能够为国内心脏骤停患者带来更先进的微创治疗技术。未来,我们还将持续创新,深耕研发,为中国患者提供更多样化的医疗解决方案,以满足患者‘如常’生活需求。”商务——
赞赏